认识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ADHD案例影片 診斷的演進 症狀 臨床診斷 出現率、常見的適應問題、成因 國中階段ADHD的介入方案 ;診斷的演進;臨床診斷; 注意力不專注症狀;在校園容易混淆的過動問題;出現率;常見的適應問題;什麼原因造成ADHD?; ;三、環境因素: 1. 環境中的毒素:如母親懷孕期間濫用菸酒、空氣和水污染、鉛及多氯聯苯等毒素,對ADHD的影響雖未完全證實,但可能是刺激腦神經而造成不自主過動反應的危險因子。 2.其他環境因素,如工商社會生活步調過快,學校功課壓力和同儕競爭,家中的人際不和諧,父母和老師們的忙碌匆促等具壓力的環境,都可能加重ADHD兒童的不專注、衝動和過動特質。;四、心理因素: 一些兒童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而會有過動行為的出現。一般以為,ADHD兒童有一種尋求直接激勵的心理傾向,而此心理因素常常表現在不當的要求上,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和注目的焦點。 五、社會因素: 在低社經背景的環境、條件不充足的家庭,或經濟窘困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有較高比例的ADHD兒童出現(Richman et al. 1982)。此外,如果父母親的健康狀況不佳,或行為方面異常,造成ADHD兒童的機率也相對的提高。 六、父母的行為: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常常不予反應或滿足,而使兒童產生過動行為來刻意引起注意。而有時父母因不能提供一致的管教態度,且無意中贊同他不當的行為反應,久而久之造成了ADHD兒童的產生(Barkley,1989)。;七、早期的童年經驗: 有些孩子在幼年與父母親分開,在教養機構或孤兒院中兩到三年的時間,然後被收養家庭收養,這種情形會有較高比例的ADHD兒童產生(Tizard Hodges, 1978)。其次,早年因某種壓力事件或精神創傷而住院,也有可能造成ADHD兒童。雖然這個觀點並未被完全證實,不過一般咸信是極有可能的(Graham,1991)。 八、交互作用的影響: 一般而言,ADHD兒童形成的原因,絕少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大部分ADHD兒童的成因都是以上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而交互作用的關係愈複雜,預後也就愈困難。 ;ADHD的主要是來自腦神經生理異常所造成的障礙,並非一般傳說的管教不當或吃糖過多所導致。目前最被科學家肯定的ADHD的成因,是因為ADHD患者的腦神經功能異常所致,可能是因為額葉區域血流量低、腦神經脈衝傳導不足。一般傳統或流行的成因說法包括父母管教不當、家庭功能失調或是食物營養失調、環境毒素、甚至感覺統合失調等,都不是造成ADHD的成因。;三階段的教育方案;三階段式的介入方案﹝中學階段﹞;三階段教育方案的目標與方法;從學校輔導團隊的角度談如何建置照顧學生行為問題的機制─以某所國中為例;學校輔導團隊到底應該包括哪些專業?;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案例說明;我們的思維;學校團隊處理措施的過程;然後挑出他們認為可以先增強的部分。讓家庭成員明瞭他們有參與的責任,如此才能同時配合學校的各種輔導處置,及增強家庭成員的能力。一個多重危機的家庭在述說自己的故事,常會用非常狹隘的眼光看自己,說出的故事都太負面了。 此時,我們可以重新定義談話的內容或行動,幫助家庭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之後,我們就必須積極介入以協助家庭探索新的通路,使得他們得以建立過去一向缺乏的力量。 ;(二)諮詢專業督導,分析問題因果關係;(三)蒐集相關資料,統整輔導策略;這樣做的用意,除了能共同對焦「問題」,更重要的是;透過夥伴們的對話,能啟發個人的智慧,對話中總是會有「貴人」出現,他「獨具慧眼」讀得出個案的優勢與可愛之處,引發夥伴重新﹝應該說從心﹞看待個案,把意見的差異視為機會,可豐富整體對事務的了解。 同時導師要能同理、接納個案,學習與其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班級積極的力量共同協助個案學習。;(四)整合運用輔導人力資源,協同輔導學生;(五)隨時關心個案,持續追縱輔導;如何改進組織的行為模式;一、觀察 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行動進行如何?我們 在想什麼?我們犯錯時,是哪一種想法和態度 ﹝心智模式﹞,使我們犯錯? 二、反思 1.重新思考﹝自我質疑﹞ 我們處理此方案的方法妥當嗎? 為什麼我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呢? 在我們做的選擇背後,大家對現實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換另一個新方法,後果又會如何? 做這種改變要付出什麼代價?這樣的代價值得嗎? ;2.重新連接 新的可能方法和觀點 誰曾經運用不同的方法,試過同樣的事? 他們試過什麼?新方法和我們原來的方法 有何不同?他們有哪些現實觀點是我們沒有的 他們如何付諸實行? 能否從我們聽過或看過的方法當中,發展其他可行的點子? 有哪些訊息或趨勢值得我們注意的? ;3.重新塑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