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髓细胞白
file:///C|/html/血液科/慢性髓细胞白血病.html
疾病名: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英文名: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缩写:CML
别名: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ICD号:C92.1
分类:血液科
概述: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
增生性疾病,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90%以上
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
生存期3~4年。
流行病学:全球年发病率约为l/10万人口,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发病率随着年
龄的增长,发病高峰介于50~60岁,男∶女为1.4∶1。不过,各国的发病率并不一致。
以澳大利亚为最高(2.3/10万人口),美国(1.3/10万人口),日本(1.3/10万人口)哥伦比亚
(1.3/10万人口),加拿大(1.2/10万人口),其次,其他国家包括巴西(0.8/10万人口),丹麦
(0.8/10万人口),英国(0.7/10万人口),印度(0.7/10万人口)及以色列(0.7/10万人口),发病率
均在1.0/10万人口以下。可发生于两性和任何年龄,但<10岁者少见。患者年龄中位数
为45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崇礼等于1986~1988年组织了我国22个省市,
自治区域合作38个单位,46个调查点的大协作,调查的6157万人群人中,CML的发病率为
0.36/10万人口,位于急性白血病之后,居第3位,地区差异不显著,可发生于各年龄组,无明
显的家族史。
病因:离子辐射可以使CML发生率增高,在广岛和长畸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接受
脊椎放疗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和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CML发病率与其他人群相
比明显增高。长期接触苯和接受化疗的各种肿瘤患者可导致CML发生,提示某些化
学物质亦与CML发关。CML患者HLA抗原CWCDD CDD 3和CWCDD4频率增高,表明其可能是CML CDD
的易感基因。尽管有家族性CML的报道,但CML家族性聚集非常罕见,此外单合子
双胞胎的其他成员CML发病无增高趋势,CML患者的父母及子女均无CML特征性Ph
染色体,说明CML是一种获得性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无关。
发病机制:
file:///C|/html/血液科/慢性髓细胞白血病.html(第 1/19 页)[2008-4-28 7:50:24]
file:///C|/html/血液科/慢性髓细胞白血病.html
1.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
证据有:①CML慢性期可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
小板增多;②CML患者的红系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巨
核细胞均有Ph染色体;③在G-6-PD杂合子女性CML患者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达同一种G-6-PD同工酶,而成纤维细胞或其
他体细胞则可检测到两种G-6-PD同工酶;④每个被分析的细胞其9或22号染色体结构
异常都一致;⑤分子生物学研究22号染色体断裂点变异仅存在于不同CML患者,而
在同一病人的不同细胞中其断裂点是一致的;⑥应用X-连锁基因位点多态性及灭活
式样分析亦证实了CML为单克隆造血。
2.祖细胞功能异常 相对成熟的髓系祖细胞存在有明显的细胞动力学异常,裂指数
低、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少,细胞周期延长、核浆发育不平衡,成熟粒细胞半衰
期比正常粒细胞延长。采用3H自杀试验证实仅只有20%的CML集落处于DNA合成
期,而正常人为40%,CML原粒、早幼粒细胞标记指数比正常人低,而中、晚幼粒细
胞标记指数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发现CML骨髓祖细胞
与外周血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同,骨髓CFU-GM和BFU-E数与正常对照相比通常增
高,但亦可正常或减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