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股神的迷茫与智慧.doc
PAGE
PAGE 4
股神的迷茫与智慧
日前,股神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了2008年财报,同时备受投资界关注的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也随之公布。
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和全球市场同样都遭到了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的重创,公司账面价值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均为44年来最差表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净值降幅高达115亿美元,这导致每股账面价值下降9.6%。这样的成绩,创下了巴菲特数十年最差的纪录。2008年,堪称是巴菲特的“滑铁卢”。不过,即便如此,在过去4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增长至70530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3%。
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回报率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对比(1965-2008)
金融海啸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时期对于房地产、商品市场、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均具极大破坏力。巴菲特形容,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就像一群误人羽毛球赛场的小鸟,晕头转向且伤痕累累。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投资者只好引用美国人民的格言――“吾信吾主;其余,请付现金”。
巴菲特形容,担忧恐慌情绪犹如瘟疫般蔓延,商业活动收缩;接下来政府和银行出场,加大“药剂量”,正如投资者熟知且正在亲历目睹的金额不断攀升的拯救经济计划。至于经济拯救计划的副作用,市场已经无暇顾及。的确,都快倒闭了,谁还有心思考虑副作用?于是,“按杯服用换成了按桶服用。”但是,有心的投资者请记住,巴菲特已经做了善意提醒,至少其中一个可能的副作用就是通货膨胀冲击。现在无暇顾及不代表未来我们不会面对,多听智者之言,善莫大焉。
在今年的信中,巴菲特全面回顾了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的投资及其他相关业务,坦陈了投资过程中的几处比较重大的失误并进行了深刻总结,同时对于公司未来的目标与任务也做出了清晰的判断和规划。巴菲特承认:“我至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还有一些错误不那么严重,但也造成了不良后果。当新情况出现时,我本应三思自己的想法、然后迅速采取行动,但我却只知道咬着大拇指发愣。”看来,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股神也感到了一丝迷茫。
从阅读巴菲特致股东信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不少新的启示。
如何看待关于巴菲特中投资出现的失误?这可能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按照一贯的价值投资思路选择安全边际足够高的品种进行投资,但在“黑天鹅”降临之时,巴菲特难免遭遇重创。尽管跑赢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但从年度投资的亏损额度来看,如此高额的绝对负收益,实在难以令人满意。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考验可能在2009才会出现。因为美国股市在2009年初的跌幅惊人,包括巴菲特持有的部分品种也未能幸免。
不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而言,巴菲特无疑是成功的。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巴菲特都用了及时离场来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脱离市场而一味固执己见。尊重市场,这个投资的基本原则,在巴老一次失败的投资行为中体现,却往往被他的拥趸和模仿者所忽视,实在是令人遗憾。
还有一点能看到巴菲特对投资方向的笃定与坚持,比如之前在华尔街盛行的杠杆收购(LBO)。巴菲特认为:“对于他们来说,收购是‘商品’。在购买合同上的笔迹干之前,这些经营者还在盘算着‘退出战略’。对于伯克希尔而言,希望成为有选择权的买家,是我们而不是卖家,来决定交易是否合适。”对比国内这几年风起云涌的PE浪潮,不少投资人还没弄清公司业务之前就急吼吼问着何时能退出忙着签对赌协议,高下判若云泥。
此外,巴菲特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经典数量定价模型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菲特说,“投资界已经从担心定价过低的风险发展到了担心定价过高的风险。这种转变可真不小,钟摆已经从一个极端摇摆到了另一个极端。仅仅数年前,我们仍会觉得以下行为不可思议――人们对信用级别良好的市政公债或者公司债券不闻不问,却热衷于零风险的政府短期债券,尽管它的收益几乎为零。”也许未来的人们撰写最近十多年的金融史时,肯定会提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和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但相信2008年底的美国国债泡沫可能也会被认为几乎与前几次泡沫一样非同寻常。
在巴菲特看来,金融衍生品很危险。它们让美国金融系统中的杠杆率和风险都增加不少,让投资者们难以理解和分析我们的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它们让房利美和房地美常年陷入巨大的虚假陈述中。“房地美和房利美是如此让人困惑,以至于它们在政府中的监管机构――联邦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的100多名职员除了监督这两家公司之外什么都不用做,即使如此还完全不得要领,彻底迷失在它们复杂的衍生产品名目中。”巴菲特如此说道。
我们相信,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应当是包容多元化投资理念的市场。当然,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