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报道《吃谷的秤》发表的背后.docVIP

舆论监督报道《吃谷的秤》发表的背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舆论监督报道《吃谷的秤》发表的背后.doc

PAGE  PAGE 6 舆论监督报道《吃谷的秤》发表的背后   编者按:如今,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在理论上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但一涉及实际,又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常德日报》所发表的批评文章《吃谷的秤》虽然早在2001年的8月,但当时舆论监督的环境如今依照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发表这篇批评报道背后的采访记,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得悉粮库在克扣农民      2001年8月8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党支部书记周大河特地来到常德日报社向我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他把自家的粮食交到鼎城区黄腊溪粮库,当交到第8个码子时,偶然发现粮库司秤员的脚在磅秤下面动了动。他在司秤员动脚的地方用手一摸,硬硬的,撇开一看,原来是一根连接磅秤重量刻度的弹簧。因为有司秤员座位的掩护,所以司秤员动脚一般难以被他人发现。周大河当场把这个码子重新称了一下,称时他眼盯着司秤员的脚,由于此次司秤员的脚不敢乱动,结果比上次的多出了5公斤。如果周大河反映的情况属实,那么这便是一起罕见的粮库克扣农民的事件。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农民种田的艰辛。我当即表示,第二天去深入采访。   因为记者采访批评报道被打的事屡见不鲜,为安全起见,我请武警部队的一位朋友帮忙派了一辆车。到达城址村后,我先找到了周大河,又与他一起找到了几位曾被黄腊溪粮库坑害过的农民详尽了解情况。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原来黄腊溪粮库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干起了这种勾当。对此,我决心揭开黄腊溪粮库的黑面纱,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为了防止有的农民无中生有或添油加醋,我事先向他们郑重申明:一定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地提供情况,一定要对自己提供的情况负责,都要在我的采访本上签上“我所提供的情况属实”的字样。通过一个上午的采访,我掌握了黄腊溪粮库坑害农民的不少事例。   下午的任务就是去黄腊溪粮库做核实性的采访,这是最难的一关。在采访批评报道中,记者往往是要吃闭门羹的。果不其然,我和几位村干部一起前去时,但见粮库的大门紧闭。原来,村里出了“间谍”,给粮库通风报了信。我们只好暂时回到村里想办法。义愤激发了我的点子。我提议,找几个农民拖几车稻谷去交,看他们敢不开门?下午2时许,10多位农民用手扶拖拉机拖了满满3车谷去粮库。这时,粮库还是不想开门,有人在里头说:“今天不收谷。”他们的理由是库里没几个人了,其他的人都外出开会了。此时,农民把扁担、竹杠(抬谷时用的)往地上?×她∷担骸拔颐鞘抢唇涣傅模?今天不收,我们就拆了你们的粮库。”见农民如此愤怒,粮库的人这才把门慢慢打开。      妙引可证的回答      我的皮肤生来就黑,加上穿着朴素,混进交粮的农民当中,粮库一时还真不知道我是个记者。进入粮库,我就说我是村里的干部,要找库里的领导就交粮当中出现的问题交涉交涉。问了库里几个人,都说没看到库主任。和几位熟悉库主任的农民找了几个地方,也没见到他的影子。看来找库领导采访的计划是泡汤了。好不容易进得粮库,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我只好去采访在秤上动手脚的司秤员了。这是我采访粮库的最后一线希望。司秤员是直接责任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丑行的。我心里琢磨,得想法子让他开口说话,而且要让他说真话。要达到此目的,关键就在于提问的技巧了。如何提问?如果直统统地问,你有没有在秤上搞农民的名堂?或者问,你有没有偷吃农民的血汗谷?可以肯定,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没有”两字。   我为提好这个问题还真动了一番脑筋。我是这样问的:“同志,你秤上失误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看,没有把司秤员当成坏人吧,而是亲切地称他为“同志”,且把搞名堂或坑人说成是失误。然而,这个提问又的确是很艺术的――采用了肯定的句式――肯定了他秤上是有问题的。这一提问还真是立竿见影了,这位司秤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无意的,因为天气热,人难受,所以有时不知不觉就把脚放到那里(磅秤底部的弹簧处)去了。”听了他的这番话,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这话其实就是承认了自己有舞弊行为。我没有罢休,接着追问:“那里面是根钢筋,又没有风,应是很难受的哟,你怎么会觉得舒服呢?”司秤员不能自圆其说,无言以对。他的话虽然不多,但对于我来说的确很重要。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或者开口了而不说这些话,那么我的报道还真不好写哩,就是勉强写出来也不理想。      面对多方说情的围困      按照常德日报社的规定,重大批评报道要经过社长审阅。我把这篇稿件拿给了社长、党委书记王承英审阅,他看后明确表示同意见报。这篇报道原拟在《常德日报》2001年8月12日二版编发的,但却提前在2001年8月11日的《常德日报》一版刊登了。个中缘由就是,说情的人太多了。   当时常德日报社的社长、党委书记王承英接到了鼎城区主要领导的说情电话,副社长、副总编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