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doc
PAGE
PAGE 10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摘 要】从“十一艺节”之获奖剧目可以看出,中国戏剧界越来越重视戏曲本身的价值、传统的价值,这种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在此纲领下的舞剧(音乐)必须在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不是一种借口和标签,必须在传统文化中获得的能量。2016文华大奖获奖舞剧《沙湾往事》在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上,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关键词】中国艺术节;《沙湾往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04-03
金秋十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西安落幕。本届艺术节安排在全国艺术界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时间段、安排在延安文艺座谈会所在地举行开幕式,意义非同寻常。
本届艺术节上,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淮剧《小镇》、京剧《西安事变》、京剧《康熙大帝》、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麻醉师》、歌剧《大汉苏武》、舞剧《沙湾往事》《八女投江》等10部作品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这些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弘扬传统文化、聚焦时代主题、培育核心价值观等层面上,主题意蕴丰厚、艺术表演精湛、舞台呈现精彩。
“戏剧界越来越意识到戏剧的本体有多么重要,越来越深信戏曲本身的价值、传统的价值,这种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思想深度、人文关怀和本体追求是这些年在戏剧创作中尤其是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中最深切的体会”“现在艺术作品减少了个人的情绪宣泄、怪诞猎奇,追求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与中华文化同根的艺术精品创作。体现了艺术人民性的重要方面。”①
笔者有幸先后观看了其中好几部获奖作品,对舞剧《沙湾往事》感受颇深。
它是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是一部用当代舞蹈艺术演绎民族音乐的作品。它把人物的情爱恩怨、民族气节、艺术经典的诞生历程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可以说《沙湾往事》讲的是民族危亡大背景下的文化传承、精神传承的故事――一个悲壮的故事。该剧编剧唐栋称之为“尘封在岁月里的悲欢往事”。
一、用舞剧来表现音乐人和他们的音乐作品
用舞剧来表现音乐人和他们的音乐作品,此前已有《聂耳》《星海?黄河》《二泉》等,但真正就一个民族音乐艺术品种作为切入点,目前就《沙湾往事》了。
关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家冯骥才曾做过高屋建瓴式的论述,在谈到民族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时,他说:“民族文化具有……研究的价值、学术的价值、见证的价值、历史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欣赏的价值,但最终的价值还是它的精神价值。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沙湾往事》里,看到了对以广东音乐为主线的民族艺术精品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在民族音乐的分类中,以地域为类别命名的非“广东音乐”莫属。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听到类似于“湖北音乐”“重庆音乐”或者其他以省级地域为前缀的类目,就此可以看出,“广东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重要位置了。
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和粤剧是广东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广东音乐是产生于粤方言区的器乐品种,20世纪初开始于泛珠江三角洲一带。广东音乐是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A,吸收了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养料,经过三百年的积淀、完善、拓展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由于广东的沿海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广东音乐的传播面相对于其他种类来说,更加广泛、更加深入人心。如《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步步高》《鸟投林》《禅院钟声》等曲目在整个华人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在笔者所收藏的音响资料中,仅以广东音乐为主题的LP(黑胶)就有好几张,这还不包括薄膜、卡带和CD。
广东音乐属于标题音乐,地方色彩浓郁、结构简洁轻巧、意境优雅空灵。它以宽广的音域、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写景、抒情、状物……体现着南方人特有的对生活情趣细腻的关注。可以说,广东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情感上做出婉转细腻的艺术表达,而这种表达是真真切切来自岭南人生活的跌宕与情感的委婉。
说到广东音乐,不得不说到沙湾的“何氏三杰”,即何柳堂、何与年与何少霞。《沙湾往事》就是围绕“何氏三杰”之一的何柳堂及其代表作《赛龙夺锦》展开叙述的。
“萝山玉振,珠水金声”。②据说,沙湾始建于南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古镇。 那时的沙湾,在历经王朝更替、军阀混战等国危家难后,那些“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的文人们一反过去“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很多人能文能武(据说何柳堂本人就有“百步穿杨”的本领),但均“只登科场,不上官场”,既不为大清效劳,也不为军阀卖命。他们凭着祖荫所得,过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