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苛法下的柔性反拨.doc
PAGE
PAGE 4
苛法下的柔性反拨
最近,有机会接触到一批整理中的晚清内阁刑科题本,发现一些别样的意蕴,颇堪玩昧。
咸、同、光三朝各年命案以斗殴致死类过半,而其中过失杀人或称激情杀人案又占大半。案件起因多是鸡毛蒜皮小事,言来语去间冲突升级终酿惨剧;或是疑心生暗鬼,不该出手偏出手,闹得你死我伤。这里随手从同治五年题本中举两例作以说明:
其一,同治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山西高平县民刘让嘴之侄刘黑驴,受邀为邻人邱小会临时照看瓜地,事毕邱送一西瓜。驴携瓜回家,路遇村民焦来认,焦查问,驴以实告,焦乃指偷顽笑。驴恼,揪焦向邱质对明白,不欢而散。驴回家告刘让嘴,嘴忿,找焦论理。“焦好言安慰,嘴肆骂且以拳殴伤焦左肩胛”,焦当时正编柳筐,“顺以修筐小刀扎嘴,倒地,延至是夜因伤殒命。”焦来认“依斗杀律,拟绞监候”(2,1―7,34131,32)。
其二,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福建长乐县民池双兆携草刀往田工作,见邻村黄功?R、黄麻灼在田边割草,“池双兆恐伤田稻,向阻,黄功娘不理。池双兆生气,出言混骂,黄等回詈,池双兆用刀向砍,黄等逃跑,池追赶”,恰遇二黄的族人、携木扁往山挑柴的黄育。黄拦阻劝解,“池斥护,举刀向砍,黄闪侧,用木扁殴伤池右胳肘右臀,弃挑逃跑。池持刀赶殴,黄转身夺刀过手……情急用刀吓戳,适伤池咽喉,倒地,至十二日殒命。”同样,黄育“依斗杀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2,1―7,34122,7)。
类似案例还有因醉酒滋事、讨借杂物不予、走路无意碰撞、玩笑过火、买菜砍价、误污晾晒衣物、租房不遂、孩子打架家长护犊、师训徒不服、疑人戴帽为窃己所得、摊贩摆物过界……种种起衅争执,最后均以一方“殒命”收场。
一应命案本身至简,无庸详解,但比类连排去看,却发现题本所叙案情有一极大共同点,即凶手最初占理更多,大都因不甘吃亏奋起拒斗,失手致人死命。拿到今天来看,差可归于“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这不免令人生疑:从概率角度讲太离谱,怎么可能如此高度一律?这种近乎格式化的操作,背后定有隐情。如是少数几例,不排除人情或金钱作祟,但这种大面积的整齐划一,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严法之下有司的矜怜所致。清律规定,“凡斗杀,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并绞”,就连疯病患者杀人也照绞不贷。往往是一边承认凶手“并非有心干犯”,似乎峰回路转,但一边又判定“无因可免”,把路堵死。于是,不管防卫过当杀人也好,还是疯病发作杀人也好,一律死罪。不同的是死法有别,或斩(重)或绞(轻)、时间或立(重)或缓(轻)。如四川邻水县疯癫谢必伍,砍死小功堂兄谢必幅,依律应“斩立决”。三法司按例依拟奏闻,被朝廷发回,批谕“三法司核拟具奏”。三法司不悟,仍例行故事依原判再奏。两日后奏本即批回“九卿定议具奏”,这下有关大臣终于“明戏”了,六部九卿会议改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赖“皇仁洪广”,谢必伍可多苟活数月;运气再好些,拖到“缓决”直至“永远监禁”亦非绝无可能(2,1―7,34150,2)。
有司官吏直至皇帝对凶犯的曲意回护,并非如所宣称的单纯“重民命”,其实闪现出深藏的人性幽光。出离“治民倚重典”“杀人必偿命”的僵死理念,他们何尝不懂得动辄用极刑是伤“仁”的。此外,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好生之德不教而兴,人不分古今,咸同此怀。法典苛重,必致柔性反拨,重典之下,出现案情记述上的“公式化偏向”也就顺理成章了:一可聊慰心中不安;二如得沐皇恩,就能换来免死的恩诏;至不济由“立决”改“监候”,可能病毙监中,就此免受就戮街市的大辱。所以几句曲笔大有深意,不可小觑。人性中的这一点难泯之善和向善之智,正是促进社会愈益趋向文明进步的动力。时至今日,死刑越判越慎,不但激情凶犯难得处死,且更进一步承认了故杀犯生命的尊严。由此可以断定,死刑的最终废除是可以期待的。一百四十年后,回望那段历史,怎能不感慨系之。
清律对民苛,对官也不宽,各类案件依地域近鄙案情轻重,均赳期(专称“疏防”)擒获案犯。期限短的,只给一月;最长的也不过一年。到期人犯不能归案,必须上报弹劾与责官吏,称为“题参”或“指参”。准参后,一干文武职官面临的将是罚俸降级直至革职。
我们知道,受制于各种原因,有些复杂棘手的案子不是说破就能破的,划一的标准必会委屈有司。但是不规定一个期限,或是现代化的“破案率”,又会造成办案人员的怠惰,这是一个无解的两难题目。制度是死的,执行者却是活的,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情况:
吉林水门洞子外道旁一无名男子被伤身死,凶犯逃逸。此案疏防期是一年,主缉官是理事同知福谦。一年疏防限满,犯未弋获,题参未获部复;接着二年限满,一如其旧;直至三年限满,犯仍未获,吉林将军富明阿依然不紧不慢地“应请照例题参”(2,1―7,34170,15)。就是这个福谦,因“礼部八品通官福绶在途被盗劫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