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的盛宴 色彩的狂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觉的盛宴 色彩的狂欢.doc

PAGE  PAGE 5 视觉的盛宴 色彩的狂欢    我看见无数由于欢欣而纠结舒展的线条和因为自然的力量而不断凸现的色彩呼叫着迎面跑来。我嗅到黄土地上农人挥弹的汗味,五谷菜蔬和瓜果的芳香。   文字又一次让我感受到此时它在我指尖变得陈旧。它在转述直观的事物尤其是图像时的力不从心。而画家李宽,总能给欣赏他作品的朋友意外之惊喜。   2006年11月23日至12月2日,李宽先生被冠以“快乐的土地”之题目的组画50余幅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一向以客观冷静著称的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对李宽的创作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关注。《欧洲时报》载:“李宽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色彩热烈奔放,富有生活情趣,造型稚拙童趣”。   来自世界东方的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推举着陕北高原蓬蓬勃勃的自然与人们的生存状态,蒸腾向上,浓烈,夸张,吸引着不同皮肤不同国度的观众,让人感觉这些作品比浪漫之都巴黎更浪漫。由此,前来观展的美国、秘鲁、俄罗斯等国政府的文化代表及一些文化公司的策展人纷纷发出邀请,欢迎李宽到他们的国家或城市展出新作。   欣赏李宽先生的这批作品,我们首先被艺术家对生活的激情所感染。粗糙的土坡,因季节的变换变幻着梦一般色调的原野,辽远的眷顾着这片土地的天空,纷繁的被拟人化的树木及其它植被,形态丰富的各色人物――他们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生动造型。柔和的曲线,鲜明的有时甚至可以称得上尖锐的用色,让人感觉画家一定曾经被这黄土地所拥抱,所感染,所融化,他的情感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一定异常柔软,他情不自禁地要用自己的笔来大声唱歌。   火一样的爱,使得意象密集,拥挤,似乎它们因为作者感情的充溢而要冲开画框的束缚。作者在画每一张画时都觉得内心积聚着太多的东西要倾吐,要表现。“快乐的土地”的色彩“响亮”,热闹。像是众多的色块争相发言,却并不冲突,并不相互干扰抵消。它们在同一画幅中显得同等重要,各色人物、动物、植物,无论它们在画面中占据什么位置,所占篇幅大小,都不存在“担夫为公主让道”的关系,它们并行不悖,快乐地无所顾忌地对天地对虚无高声礼赞。   我注意到“快乐的土地”里许多画面都有朵朵粉红的云彩飘绕。是粉饰,也是希望。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而李宽笔下的人物的乐观,仿佛出自天性。在这里,动物和植物是人的另一种形态,人是土地的另一种形态。马和羊的眼睛像是精灵,从这些善良的动物身上透露出些许幽奥和神秘。   “快乐的土地”是以绘画的方式对中国陕北人们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的文化阐释和生动描述。也可以说作者审美理想后面投射着中国式的酒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交替作用的,是作者采用了儿童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回到梦里,回到孩童时期,再次经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这一点,通过《正月十五喜洋洋》中人物的脸谱化,《牧童的歌声在回荡》中牛角上歇息的小花鸟,《英俊的小红马》中老爷爷一样长着大胡子小心迈步的狮子等意象会让我们感觉愈发贴切。《新娘》和《上山岗》,图中的情趣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覆盖了画幅中人物的行为旨意。   物象的变形,色彩的夸张,与作者创作这组作品的旨趣相吻合,强化了其平面化装饰性效果。这大概多少与李宽曾在中央美院主修壁画的专业背景有关。同时李宽画中的细节颇值得玩味。如《祥云从家门飘过》中妇人因用力而绷直的脚面和弯曲的脚趾,《上山岗》中女人粗硕得出奇的正好甩在男人头顶上的大辫子,《唢呐声声》中老人脚边的两块石子。有的表现一种情趣,有的含带象征意味。   李宽的笔触很感性,但也有程式化的部分,如《英俊的小红马》中的小红马,《唢呐声声》中的羊群,《牧笛》中的毛驴和排着队列翩飞的蜻蜓,包括前面提到的粉色云朵。这种个性化与程式化(当然是以个性化为主程式化为辅)同处尺幅之间的利弊非专业人士无法说清,但我愿说李宽是大胆的,他的“视觉思维”(鲁道夫#8226;阿恩海姆语)能力、表现力都是出色的、与众不同的。如此处理的初衷是为强调这组作品之间的关联,强化它们的整体性。   在看到原作之前我无法想像这些作品是用油画棒绘制出来的。在我们的概念中油画棒是少年儿童初始学画时的用具,原来它也能在一位成熟的画家手中,在表现作者激荡的情怀、特定的题材时找到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李宽在巴黎、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谈到:我的风格是夸张的主观,这是从泥土中感受到的气息,是从陕北大娘的剪纸、大爷手中的泥人和民间年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和吸收的营养。   这狂欢,这色彩,这盛宴,这美,不仅有益于眼睛,也滋润着心灵。      (本文作者:陆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诗人,曾出版诗集《名称与门》《非典时期的勒勒特特博士》《34份礼物》《田楼,田楼》等16部,文学研究著作2部。)         李宽艺术简历   李宽1963年生于安徽,毕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