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讴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doc
讴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2008年度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抗击自然灾害专题”成为华彩文学篇章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其中,年初发生在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成为人们脑海中难以抹去的记忆。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中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心,大家为抗震救灾中所呈现的伟大民族精神所激励,援笔为文,再现英雄业绩,讴歌崇高精神,抒发感人情怀,为抗震救灾送去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此,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于去年6月发出通知,在当年度重点作品选题中设立“抗震救灾专题”,后更名为“抗击自然灾害专题”,增加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内容。
应该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相关的文学作品已经很多,但其中大都停留在新闻故事和观感散记的层面,如何用文学的独特视角书写这一场民族的灾难记忆,并使之成为一部精致新颖的艺术佳作,是不少作家所努力追求的。据悉,此次报送了数十部相关题材作品,经过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最终选出15部作品,计有3部长篇小说、8部报告文学、3部长诗或诗歌集及1部理论著作。
在各种文体中,报告文学以其“文学轻骑兵”的姿态,对于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抗灾斗争,显示出独特的文学品格。
李春雷随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在灾区采访时,也想写一部全景式的报告文学。后来他认为这一想法目前尚不现实,因为这一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而且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深刻。后来,当李春雷采访到那位“总理让路女孩”小馨懿之后,便决定通过这位三岁小女孩的经历,用她的泪眼、她的恐惧、她的笑脸、她的奇遇来书写这一场灾难,以及挺立在灾难废墟之上的坚强不屈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作者希望这部《馨馨的地震》在地震的大背景下,做到大场景和小画面结合、大叙述和小故事结合、理性思考和动人深情结合,语言风格上要把豪放雄浑和细腻婉约有机融合,力争使本书成为一本为广大读者关注的畅销书。
作为一名医生、教授,蒋泽先从事颌面外科工作40余年,经历太多的生死离别。然而在他看来,40年的经历不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瞬间的震撼;他出版了20余本关注生命的报告文学,然而对人生、生命、生死的认识不及赶到现场抢救的那15天。蒋泽先认为,人的一生面对的就只有两个字:“生”与“死”,在生与死之间是人生,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真诚的爱心,当每个人心中有了真爱,生命之花就灿烂,生命之树就常青,人性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他决定把采访的资料融化吸收,溶在心田,把他们的精神铸成对生命、对人生、对生与死感悟的泣血文字《废墟上的绿荫》。
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计划写成一部用镜头与文学相结合的长篇报告文学,即用镜头定格真相,用文学留下思考,力争做到镜头与文学的最佳结合,在报告文学文体上做一次尝试性的探讨。作者认为,重建物质的家园固然重要,但“诊断”心灵的创伤,重建精神的家园――尤其是在废墟上如何重建心灵的家园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尤为重要。作品的主要思考点:贴近废墟、贴近人物――受灾人物与救灾人物中的特殊人物,从汶川大地震对人心的震撼、震动、重创这个角度,去发现、挖掘、揭示废墟上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人性之勇、人性之爱,以及大地震怎样改变了人心、人性、人情、人缘,如何增强了民族精神和提升了民族品格等。
此外,赵瑜的《巨大震颤发生在午后》以山西一省作为全国抗灾的缩影,展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宏伟画卷;衣向东的《警察的灾区》某些章节在作家博客贴出后,点击率近200万,一度成为新浪点击率最高的文章;陈启文的《南方冰雪报告》对抗击冰雪灾害在书写别具眼光,体现出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等具有人类普遍面对的课题综合思考;蒋巍的《多难兴邦》(暂名)拟从较为宏观的高度,回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描写中华民族在艰难险阻中的奋起与奋斗。
在去年抗震救灾进行时,诗歌成为文学参与其中的重要载体。诗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彰显理性之光。
杨国庆(羊子)是来自汶川的羌族作家。在他眼中,汶川是一片神秘古老的大地,有着丰富独特而耐人寻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5?12”大地震发生后,世界仅仅知道了灾难的汶川,对古老而现代的汶川缺乏了解和认识。他的长诗《汶川之歌》将对汶川精神属于人类精神范畴进行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深层的抒写和思考,让世界通过诗人的视角和情思,看见汶川特别的美,欣赏汶川永恒的歌。作品将以“我”为抒情主体,立足当代,抒写岁月天空下汶川社会和自然的生态,揭示出汶川山河给予这片土地上的人的苦难与幸福、自足与奋进,并将古蜀文明与岷江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世界的目光走进汶川,走进岷江上游,认识社会发展的一种步伐。
徐国方的《重构》和唐力的《抗灾:一个国家的爱与承担》歌颂和倡扬灾后重建家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