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浔 祭徐迟.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南浔 祭徐迟.doc

走南浔 祭徐迟    10岁随父从南浔到上海读书,23岁在上海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的徐迟,后来年过六旬,宝刀不老,在离武汉黄鹤楼不远的一间陋室,推出了开一代报告文学之风的《歌德巴赫猜想》,不料82岁,他没有留下片言只字即匆匆撒手人寰。转眼已是十周年了。随后,徐迟的故里南浔为他设立纪念馆,他的骨灰从武汉运至南浔与夫人陈松合葬,就是说,他魂归故里,也有七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去徐迟故里祭奠徐迟。每逢清明,想法越是迫切。   如徐迟1983年在为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海月明》写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早在1977年之前,他尚在困境之中,我和他就“时相过从”,并于1977年元旦,我跟随江汉油田一位石油钻井勘探队长共同保护他登上了四十多米高的钻井塔顶,给他提供极目远望、迎接日出的平台。他后来在《歌德巴赫猜想》出单行本时写的简短后记中还重提此事,说是如果没有在钻塔上迎接粉碎“四人帮”以后头一年的第一轮日出,如果没有在那时放眼江汉平原的勃勃生机,这之后就很难产生创作《歌德巴赫猜想》的激情。由此可见他是多日不忘他和我之间的“过从”。在我呢,对此更是十分珍惜。1985年3月起,到1996年12月他辞世时止,我在湖北省作协,在他的身边,搞了11年专业创作。特别是湖北省作协从湖北省文联分流出来单独建制后,湖北省作协创办文学院初期,他任文学院长,我有幸受命“副之”(“副之”一语,是徐迟对我当他的助手、任副院长一职的昵谓),因为研究工作、请示汇报等等,我与他更是频繁接触,“过从甚密”。正是由于这样的接触与“过从”,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的道德文章,我的崇敬之情,可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概括;对他的匆匆撒手人寰,甚是哀惋;对他远在南浔安息,常常遥念。   这崇敬这哀惋这遥念的积淀与驱使,加上打听到从上海去南浔很方便,我就决定在今年清明前夕去南浔,我妻子也愿同往。3月2日,上海恰好雨后放晴,春光明媚,我偕妻来到目的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所在地南浔镇。   因为是初来乍到,东南西北方向都搞不清,在停车场问了几个拉三轮车的人,都说不知道徐迟纪念馆。一个开电三轮车的人上前拍胸脯,说他知道,送不到不要钱。他载着我夫妻俩穿街走巷好一会儿,在一个古香古色的大院门前停下车说,这就是。我付过钱,径直往院内走去,横在我们面前的是条小河浜,两岸一溜儿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老宅。我就近向一个正在店铺里裱字画的师傅打听,他说这是南浔古镇旅游点,听说有徐迟纪念馆。我们只好向后转,去找政府机关干部咨询。两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非常热情,指着前方约莫三四百米远一幢白楼说,楼前是十字街口,走到楼前向左转再径直往前走,就是江南水乡一条街,街的尽头有文化公园,有名人园,你们到了那里再问人。我俩马上依此指引前行。   徐迟纪念馆,果然在名人园内。把门的同志听我俩说明来意后,不但不让我俩买门票,还热情、主动告诉我们进门后通往徐迟纪念馆的路怎么走。啊!我真没有料到,徐迟纪念馆竟是坐落在这样一方幽雅的净土,竟是这样一幢白墙青瓦极具江南建筑风韵的秀丽庭院。馆舍前方与右侧都濒临绿盈盈、水晶晶的湖泊,门前小径两边绿树成荫。院中的茵茵绿草,衬托着依宅面门而立的徐迟半身塑像。我偕妻向徐迟塑像深深致了三鞠躬,倾注了我们对他的崇敬、哀惋与遥念的三鞠躬。紧接着进馆参观。馆内共有中、左、右三间大厅,外加中厅后面一室。三间大厅,间间图文并茂,展示了徐迟的一生,如同一部浓缩、夺目的传记。进室一看,更觉得真个是“登堂入室”,领会到了个中三昧,悟出了徐迟纪念馆的画龙点睛之笔。因为在这里,不但如同身临我非常熟悉的徐迟在武汉的那间图书四壁的书房,还从徐迟长期使用的电脑上凝固的那行字――q w tg r ym ifje――仿佛看到徐迟如果活到现在虽说已是92岁高龄,但他仍像当年在湖北老中青作家群体中率先使用电脑那样,正在激情写作。使用五笔字型的朋友一看就明白,这一行q w tg r ym ifje是一句完整的话语,即:我人生的高潮。非常熟悉徐迟的朋友更清楚,这是徐迟当年用电脑写的第一句话语。   从徐迟纪念馆的新颖创意,精巧运作,完全可以想见,他的家乡南浔是多么深情地敬爱徐迟老先生。徐老先生的英灵,想必也会同样深情地热爱他的家乡。他在晚年推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当中就对他的家乡有过这样的赞美:呵!这是我的水晶晶的家乡!在我看来,徐老先生自己也是个水晶晶的人啊!那么,您就与您水晶晶的家乡和那个绿盈盈水晶晶的湖泊为伴,安息吧。来年清明倘若有机会,我还会来祭奠。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