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猫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猫教案 新人教版

猫 课题 《猫》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 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理解故事中所含的深刻哲理。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包含的深刻生活哲理。 3、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老舍在《猫》一文中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 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 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 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 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 声也不出。”在他的笔下,小猫更像一个调皮的小人儿,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相信曾有养猫经历的同学,也曾感受过这小小生灵带给你的快乐或感伤。那么,作家郑振锋和猫之间发生过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阅读作者简介。 郑振锋 (1898 1958),福 建长 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笔 名 西 谛。 著作很多,有 《中 国文学论集》《海 燕》《泰 戈 尔 传 》等。1917 年 到 北京,考入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 帝反封建斗争。1920 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发 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1923年起,主编 《小说月报》,同时在上海大学任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 sè ) 红绫( líng )诅骂(zǔ) 惩戒(chéng ) níng( 凝 )望 quán( 蜷 )伏 拓展:给下列一组形近宇注音并组词。 绫( líng ) 红 绫 棱(léng ) 棱 角 梭( suō) 穿 梭 凌(líng ) 欺 凌 3.解释下列词语。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畏罪潜逃:害 怕 治 罪 而 隐 藏 或 逃 跑 。 (6)妄下断语:胡 乱 地 做 出 判 断 。 4.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 1 )到( 2 )段:第一次养猫的故事。 猫 第( 3 )到(14 )段:第二猫次养猫的故事。 第(15 )到(34 )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一、活动:默读课文,归纳概括。 默读课文,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几个方面,概括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第一 只猫 隔 壁 要 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家人都喜欢 第二 只猫 舅 舅 家 抱来的 黄色 更 有 趣, 更活泼 喜欢 第三 只猫 家 门 口 的 花白,不 好 看,很瘦,毛 被烧脱 忧 郁、懒 惰 不大 喜 欢,若 有若 元,不 加 注意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走进文章和作者共 享了快乐时光,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找到的描写小猫可爱、让人快乐的句子中没有一句是描写第 三只小猫的,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__ ,可怜这两个月 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__ 。 ③妻常常__________着张妈是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__地叫了一声“味呜”,便逃到屋瓦 上了。 A.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B.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D.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2.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现代文学家们的现代汉语的使用还不是很规范,许多语句与现在的用法有很大差异。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 的小猫同来。(这里的“却”,不表转折,而是 表示并列,西方语言中的这个词,包含的关 系很多,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连词时,错用 了古代汉语的“却”。应该使用“还”) B.它在园中乱跑,又会 爬树,有 时蝴蝶安详地 飞过时,它也 会扑过去捉。(“飞 过时”中 的 “时”多余。在西方语言中,这种重复是正常 的。但在汉语中,前面有了 “有时”,就已经表示是处在“有时”后面的动作发生的时候,就不再用“时”了。改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