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电效应的发现和解释.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光电效应的发现和解释

光电效应的发现与解释 (高中第三册P.41) 思考题 1、光电效应是谁首先发现的? 2、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和光量子假说提出之初得到科学院界承认吗?是谁于哪一年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 3、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为解释以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量子假说:一束单色光中的能量是成包的到来的.每包能量大小为 ,当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这能量全部传给金属中的电子,使金属中的电子具有能量 .如果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则要损失一定能量,并提出了光电方程: 式中 是光电子的最大动能, 为普朗克常数, 为光的频率, 是金属逸出功,与金属材料有关. 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的最终证实,是1916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的精确实验所完成.密立根对爱因斯坦光量子说曾长期持保守态度,花了10年时间企图从实验中得出否定结果,但令人钦佩的是,密立根以他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实验技术,周密的研究取得了与预期相反的实验结果,他在事实面前服从真理,反过来宣布:他从实验中证实,由光量子理论得到的h值和由普朗克公式得到的h值完全一致.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正确性. 这种可贵的科学求实精神,确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 一、光电效应的发现 1887年,赫兹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 一束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光电效应, 当时他只是对观察到的现象如实的作了记述,并没有作出解释. 此后,俄国学者斯托刘托夫对光电效应进行过研究,并通过实验得到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光电流实际上是辐射开始即刻产生,无需时间积累的结论. 1889年,J·J·汤姆逊用磁偏转切断电流的方法测定了光电流的荷质比,确定光电流与阴极射线同属一类的带电粒子所组成.      1889年,爱耳斯特和盖特尔在研究金属的光电灵敏性实验时进一步指出,有些金属(如钾、钠、锌、铝)等,不但对强弧光有光电效应,对普通的太阳光也有同样的效应,而另一些金属(如锡、铜、铁)则没有.    1890 年,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1862—1947)也用同样的方法测出了光电流的荷质比,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时他还创造了一种实验方法,即用加反压的方法测电子的最大速度,通过研究,勒纳德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的最大速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强度的增加只影响单位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目,不影响电子的最大速度.   这个结果是在1902年发表的,对这个结论的解释,经典电磁理论遇到了困难.根据经典理论,电子接受光的能量获得的动能,应该是光越强,能量也越大,电子的速度也就越快. 和经典理论有抵触的实验事实还不止这些,在勒纳德之前,人们就已经遇到了其它的矛盾,例如:    196 260 372 558 660 波长(nm) 15.3×1014 11.5×1014 8.07×1014 5.38×1014 4.55×1014 频率(Hz) 铂 银 锌 钾 铯 几种金属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2、光照到金属表面,光电流立即就产生了(约10-9秒).可是根据经典理论,能量总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1、频率低于是某一临界值(光电效应的红限)时,不论光有多强,也不会产生光电流.可是根据经典理论,应该没有频率限制.   这些矛盾揭露了经典理论的不足.勒纳德在1902年提出触发假说,企图在不违反经典理论的前提下,对上述事实作出解释:假设在电子的发射过程中,光只起触发作用,电子原本就是以某一速度在原子内部运动,光照到原子上,只要光的频率与电子本身的振动频率一致,就发生共振,所以光只起打开闸门的作用,闸门一旦打开,电子就以自身的速度从原子内部逸走.他认为,原子里电子的振动频率是特定的,因此只有频率合适的光才能起触发作用. 许多物理学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勒纳德的触发假说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在当时颇有影响.1905年,勒纳德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二、光电效应的解释 三、光电方程的验证   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和光量子假说并没有立即得到人们的承认,甚至连相信量子概念的一些物理学家,就连最早提出量子论的普朗克也认为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太过分”了.   密立根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所用装置图(部分)   下图示意地说明了密立根的实验,当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到金属板B时,引起电子逸出.A极相对于B极有任意电压-V,它有抑制电子向A极运动的作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