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一生
1980年4月 19日,巴黎为一位文化巨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大约有五
万巴黎市民和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人参加了送葬的行列,街道两旁目送灵车经
过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当灵车到达公墓时,那里早已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
以至灵车长时间不能顺利通过。
如此隆重盛大的葬礼,在法国历史上只有维克多·雨果享受过。
这位受到如此敬仰的法国人就是让·保尔·萨特,法国当代杰出的存在
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
萨特个子矮小,相貌也不见得好看,而且常常不修边幅。但他性情温和,
态度沉稳,看上去沉默寡言,似乎城府很深,实际上他坦诚直率,思想敏锐。
他苦苦地思索着存在与自由的问题,有人说他是“不懈地实践,日夜地忧郁”。
他的思想曾经成为法国一代人的精神力量,他影响了西方社会一代人的思想
成长。萨特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的代名词,他是存在主义的一代宗师。
童年
1904年的某一天,巴黎一个名叫让·巴蒂斯特·萨特的海军军官,把一
个教师的女儿、名叫安娜·玛丽·斯威泽的姑娘搞到了手,并且娶了她作妻
子。第二年的6月21日,他们在巴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让·保尔·萨特,
他就是本篇要描述的人物。
不幸的是,在萨特出生的第二年,萨特的父亲,这位海军军官便抛下孤
儿寡母,一人归西去了——患亚洲热而死。母亲没有钱财,又没有职业,难
以糊口,便带着不满两岁的萨特重回娘家。
父亲的死使外祖母一家大为不快。外祖母总是唠唠叨叨,认为萨特父亲
过早地死去,是一种无礼行为,他是在推卸责任,又责怪女儿没有先见之明,
不该轻率地嫁给一个短寿的男人。外祖父则常常夸耀斯威泽家族的人是多么
长寿,对于三十岁上下就夭亡的人,他简直不屑一顾;他也认为萨特父亲的
死是可疑的,甚至怀疑他的存在。
萨特的母亲是个温顺的女人,为了在娘家安身立命,她几乎成一个勤劳
的女仆,她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整天劳作,不能随便出门。这使年幼的萨特
感到一种寄人篱下的压抑。不过斯威泽一家对萨特还是十分宠爱的。
父亲的早逝无疑对萨特有着重大影响。 “它使我母亲重新进入牢笼、却
使我得到了自由”,萨特后来这样说。在萨特看来,天下没有慈父——这简
直是一条规律。父亲的早逝使他免遭压迫,他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纵
情玩耍。他说他恨那些一辈子都欺压孩子的父亲们。“没有人教给我服从”,
这是萨特幼年的生活体验。
十岁以前,萨特一直和母亲、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是一位语言
学教师,他对小萨特颇为宠爱。萨特也深受其影响,他曾说过: “铭记在我
心中的外祖父的声音,猛然把我唤醒,使我伏案工作。这也是我的心声。”
外祖父的图书室成了萨特的乐园。外祖父的熏陶使萨特对阅读有着特殊的爱
好,阅读成了萨特生命的一部分。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读书,虽然还只
是似懂非懂,但从此他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我在书籍中开始了我的生命”。
他在外祖父的图书室里可以自由地阅读,这一本不懂便抽取另一本。外祖父
对萨特嗜好读书的习性大加赞赏,在书海里畅游,萨特发现了生命的乐趣,
“我已经找到了我的宗教:书对于我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把那间图书室视
为神殿”。
七岁的时候,萨特已经能够阅读法国大作家福楼拜、高乃依、拉伯雷、
伏尔泰、雨果等人的作品了。尤其是福楼拜的 《包法利夫人》,最后几页,
他反复读了二十多遍,到了能够背诵的程度,不过总觉得有些不可理解。
萨特早就到了入学的年龄了,但由于特殊的家庭条件,他并没有及时到
学校去受教育。1913年萨特已满八岁,外祖父和母亲都认为,无论如何,再
也不能让萨特继续留在校外受教育。于是萨特被送进了蒙田中学。
法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十二年制,最低年级是十二年级,然后逐年上升直
到一年级。外祖父在校长面前夸奖萨特天资聪颖,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的智
力超过了他的年龄。于是校长答应把他插入八年级。但是上课后,萨特马上
显示了他的缺点,他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校长看了他听写的卷子,直皱
眉头,便打算把他降到十年级。外祖父却很生气,与校长争吵。最后外祖父
把萨特带回了家,给他请了家庭教师。
当时萨特虽然只有八岁,性格上却有些孤独,他在 《语词》中说:“直
到十岁为止,我一直很孤单,生活在一个老头儿和两个女人之间。”
1915年萨特进入巴黎著名的 “亨利四世”中学。这时萨特已是六年级学
生了。他的老师在第一学期末给他的评语是: “优秀的孩子,但过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