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pdfVIP

北方吹来的风—俄罗斯、苏联文学与中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吹来的风 中 俄 文 字 之 交 ——文学交流的先导 中俄两国文学的出现相距有两千多年之久。中国和俄苏的文字之交开始 于二百多年前。文字之交的基础是两国各自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七世纪初叶,自古接壤的中俄两国有了外事接触。1618年 (明万历四 十六年)和 1655年 (清顺治十二年),中俄互表交往意向的文书就到了彼此 的首都,但因为都不懂对方的文字,结果被搁置一旁近一个世纪。1689年(俄 国彼得一世时期,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签订了 《尼布楚条约》。它 标志着两国文字之交的正式开始。其后,中俄双方互派使臣,签约通商进而 交流文化。 进入十八世纪,中俄两国正值清朝康熙和彼得大帝这两个大有作为的皇 帝当政,两国交往的逐渐频繁促进了双方文字之交的发展。根据1727年 (清 雍正五年)中俄恰克图条约,俄国在北京设立俄罗斯馆和俄文馆。俄罗斯馆 除接受东正教教士之外,还加收一些俄国留学生学汉语、满语、蒙语和藏语, 了解并研究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他们允任中俄交往 事务的译员,其中不少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极深,回国后能在传播中国文化 中起主导性作用,有的人成为学者和汉学家。著名的如俄国第一个汉学家罗 索欣。俄文馆接收清廷派八旗子弟学俄文。该馆办了一百五十四年,于 1862 年并入京师同文馆。1863年同文馆的俄文馆成立,1900年停办。由于双方都 有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需要,要经过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字,初步了解对方的 国情,激发了交往的热情。中俄文字之交成为中俄双方大规模文学、文化交 流的起点。 在中俄文字之交的发展和西欧 “中国热”的影响下,十八世纪的俄国兴 起了 “中国热”的影响下,十八世纪的俄国兴起了“中国热”,它是由文化 交流为先导的。当时宫廷内外效仿西欧,热衷于了解和搜集中国瓷器、漆器、 按中国风格装饰宫廷宅第颇为时髦。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夏宫增设了中国式的 客厅,夏宫的花园里增添了一座中国剧院,两座桥和几座亭台楼阁。至今莫 斯科还有座 “中国城”。中国文化就象磁石那样对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作家康捷米尔、拉吉舍夫和杰尔查文不约而同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兴 趣。康捷米尔一再提到“奇异的中国智慧”;拉吉舍夫于1793年写了 《论中 国通商》一文;杰尔查文在1797年所作 《废墟》一诗中歌颂了皇村中的中国 花园。不少俄国人甚至想置身于这个地大物博、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亲身感 受一下中国文化的魅力。大作家普希金由景仰“中国贤人孔夫子”到想来“万 里长城边上”实地考察,曾于1830年提出申请,表达渴望访问中国的心情。 尤为难得的是,远在十八世纪的俄国进步人士不仅注意中国、欣赏中国 文化,并且以中国人写的文章作为向沙皇专制统治挑战的武器。1770年,俄 国杂志 《雄蜂》和 《爱说闲话的人》分别译载了两篇中国人写的文章:《中 国哲学家程子给皇帝的劝告》和 《中国汗雍正给儿子的遗嘱》。这种对中国 文化的直接拿来与借鉴,成为历史上极富特色的一段中俄文字之交。 两国之间的外交、贸易和文化的来往最终开创了中俄两国文学与对方民 族进行对话的时代。不过,两大邻国间的这种对话一开始却是间接对话。 从俄国方面看,在译介中国文学作品方面,俄国恐怕落后于西欧,于是, 不懂汉语就从别的欧洲文字转译。俄国剧作家苏马罗科夫于1759年从德文翻 译了 《中国悲剧(孤儿)的独白》。1788年,涅恰耶夫从法文翻译了法国思 想家伏尔泰依据元杂剧 《赵氏孤儿》故事创作的剧本《中国孤儿》。俄国在 十八世纪共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和论文一百二十种,但其中主要的是神学著 作和有关中国的情报资料,文学作品极少。即便在十九世纪,译成俄文的中 国文学作品数量也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十九世纪,俄国发表的中国文 学翻译作品和译介文章或论著仅五十种,多从法、德文转译。中国文学作品 在俄国流传的范围很有限。 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对俄国文学的译介开始于本世纪初,晚于俄国对中 国文学的译介。同文馆培养的一批批毕业生中不乏精通俄语的外交官和口笔 译人才,但极少有人在翻译介绍文学方面留下实绩。据说只有一位同文馆的 毕业生张叔严,1905年以前在彼得堡大学时,拜访过托尔斯泰,并用五言古 体翻译这位文学泰斗的诗作。有资料证明,最早的汉译俄国文学作品是克雷 洛夫的三篇寓言: 《狗友篇》、《鯸篇》和《狐鼠篇》,是从英文本转译的, 发表于1899—1900年。从1911年到1919年的俄国文学译作主要是以英语为

文档评论(0)

yang4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01515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