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射角和射流比及射流孔间距对气膜冷却的影响.pdf

入射角和射流比及射流孔间距对气膜冷却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73454 入射角和射流比及射流孑L间距对气膜冷却 的影响 李少华,彭涛,刘利献,郭婷婷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2) 摘要:采用标准k—e湍流模型对前缘上游不同位置孔排的涡轮叶栅通道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 孔中心沿主流方向不同射流比、.不同入射角的叶片吸力面的冷却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射流 比萨0.6~2之间时,冷却效率刁与射流比Ⅳ成正比,在胆2时冷却效率最高:在尉≥2.O后,刀随 着M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对于胆4.0时至距离射流孔16力之后又减小,三种射流比在距离射流孔在 22刀时趋于一致。同一位置,不同入射角下,90。入射角时的冷却效率最低。 关键词:入射角≯射流比;冷却效率;气膜冷却;数值模拟 O 弓l言 提高燃气透平入口温度是提高燃气轮机运行效率和比推力的最为有效的措施【1‘21。 气膜冷却是对叶片实施保护的有效冷却保护技术,因此,准确预估气膜冷却的效果对燃 气轮机叶片等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的比较好。有关涡轮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单排射流 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西北工业大学的朱惠人等人f5】进行了涡轮叶片表 面上不同区域单排气膜孔射流时气膜冷却换热系数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本文通过对不同位置的单排射流孔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的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叶栅 前缘的不同孔排在不同射流比下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对比,重点研究了射流比M以 不同入射角对冷却效率珂的影响。 1 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 1.1 几何模型 计算区域包括整个叶片型面、三维风洞段以及射流孔,计算域几何尺寸为looOmm D、 孔径为4mm,如图1所示为孔排2时的计算域的主视图。分别在距离叶片前缘4.5 9.5D和12.5D设置了三排射流孔,射流孔均为圆柱形孔,分别定义为孔排1、孔排2、 孔排3,定义入射角a为射流方向与叶片型面切线的夹角,三排射流孔的入射角ul、a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atural Na矗∞al ScienceFoundation ProjectSupportedby ofChina(NSFC) 1493 仅,分别为450、600、90。,针对不同入射角对叶片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将在后续 研究中进行。本文主要计算的是单排射流孔射流时的工况,三排射流孔孔长与孔径比分 孔为孔I,5个射中间的孔为孔I,其余四个射流孔以孑LI为中心对称分布,分析的计 算结果取几何结构对称的一半作为对象,由孔I向外另外两孔设为孔II、孔Ⅲ,其中孔 I与孔II的孔间距为4.5D,孔II与孔m的孔间距为3.OD。 图1几何模型的主视图 1.2数值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采用标准加湍流模型,通用控制方程的离散 采用控制容积法,对流项差分格式采用二阶迎风 差分,流体压力一速度耦合基于SIMPLE算法。 在叶片型面以及其他壁面近壁区采用标准壁面函 数法。曲于计算区域几何形状复杂,射流孔相对 于整个计算区域几何尺寸过小,所以本文采用非 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网格划分采用整体划分局部 加密的方法,在壁面附近及射流与主气流混合区 网格密集,使复杂区域的网格节点的密度足够大, 图2孔排2的网格 堡誓量要篓:0璧格兰季!竺墼誓壁要喜霎鲁竺 一…。”…… 面函数定律的条件。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显示 了孔排2li匀_网格,如图2所示为孔排2的非结构化网格。 主流、射流为速度入口边界,’主流出口为压力出口边界,壁面采用无滑移壁面边界 条件,近壁面区模拟采用壁面函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