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出语文的老汤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煲出语文的老汤味

本文选 自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 年 12 期 煲出语文的“老汤”味 张敏 熬制老汤,时间越长,营养越丰富,香味越醇正。 语文教学亦如煲一锅老汤。 耐心烹制, 大火——文火——小火, 其味自现;坚持诵读, 朗读——研读——  品读,久而弥笃。 棒骨、母鸡、老鸭、香料是熬制老汤之必备。唐诗宋词字里行间的平平仄 仄,老者唇齿间娓娓道来的字正腔圆、珠玉落盘则是语文的营养。在时间和营 养的双重搭配下,用心烹制,于是就有了垂涎欲滴的四溢飘香,也就有了余味 绕梁的翰墨之香。 大声诵读,似大火烹煮。 那个秋天,我在教学《登高》的最后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时,改变了传统的以“悲”字笼统作结的做法,引领学生慢慢品读,反复咂摸, 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万里”——谪居之悲,“秋”——寂寥之悲,“常”——落寞之悲,“作客”——漂 泊之悲,“百年”——暮年之悲,“多病”——身世之悲,“独”——孑然之悲,“登 台”——高迥之悲。 从高亢到悲抑,从跌宕到苍凉。那一刻,宏大的气魄、开阔的境界全然化 成了心中的铿锵。那种深情诵读,激情演绎又岂是教师佶屈聱牙的讲解所能诠 释的?整堂课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时伤怀的情感、沉郁顿挫的风格,全 在“悲”的味道中蕴涵了。字字珠玑也许就在这里。 诵读的最后,诗人的高尚人格和艺术成就,就像两座山峰在学生和我的心 中屹然矗立。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无须再多言语。 静静思考,似小火慢炖。 好汤不厌百回煮,好书不厌百回读。静心细品一篇好文章会心荡神驰,情 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我常常在想:阿 Q 为什么不叫阿 A、阿 B 或阿 W?细品文本,仔细琢磨, 觉得“Q”的小尾巴其实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含蓄表达,也是国民劣根性在人们 身上烙下的抹不去的印记。当我和学生分享这些体会时,他们若有所悟。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进化是在阅读和思考中完成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为 学生的“进化”打好精神的底色。 我坚信,语文就是语文,她已经走出了学科的层面,带着我的理想与信念、 智慧与真情、呼吸与心跳,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忝为人师,总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技艺不精,煲坏了一锅好汤。 汲取汤的味道,内化为康健的体魄;读出书的味道,内化为自己优雅的气质。 做到这两点,我想,整个人的身体和内心就会变得丰盈而充实。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