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燃烧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94116
煤焦破碎及颗粒物形成的模拟研究
温昶,于敦喜,姚洪,周科,李琳,占中华,徐明厚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
(Tel :027, E-mail: mhxu@hust.edu.cn)
摘要:本文采用座逾渗模型,引入 CCSEM 矿物原粒径数据作模型初始矿物数据,考察了不同孔隙分
布对煤焦转化与破碎的影响,以及煤焦破碎和内在矿聚合对飞灰颗粒物尤其是 1-10µm 颗粒物最终分
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煤焦初始孔隙率越大,表面被占座和破碎次数均越大。当φ≥0.4 时,煤焦
破碎明显集中于转化率为0.4-0.6 的阶段,且峰值有向转化前期移动的趋势。初始孔隙率φ越大,颗粒
破碎就越剧烈,内在矿聚合概率小, 10µm 以内颗粒物的数目明显增大。随着φ值的增大,生成颗粒
物的浓度尤其是 1-10µm 颗粒物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颗粒物浓度分布可以观察到在3-5µm 和6-8µm
存在两个峰值,这与实际燃烧生成的中间模态和粗模态颗粒物的峰值基本吻合。
关键词:座逾渗模型;CCSEM ;煤焦破碎;矿物聚合;颗粒物
0 前言
[1] [2]
Sarofim等 和Flagan等 的经典研究表明,燃煤可吸入颗粒物为双模态粒径分布,
包括超细模态PM [3] [4]
1(0.1-1µm)和粗模态PM1.0+( >1µm)。而近年来Linak等 ,Seames 和Yu
等[5,6] 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粗模态颗粒物实际上还应包括中间模态。超细模态颗粒物主要
来自于无机元素的气化和凝结,粗模态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煤焦破碎和内在矿聚合,中间
模态的生成机理尚需深入研究,但也主要来自煤焦的破碎。PM1.0+ 占总飞灰质量的98%
以上,同时除尘器对PM10(<10µm)的除尘效率相对较低,导致仍然有大量的PM10排入大
气成为环境污染物。
PM1.0+的数量和粒径受煤焦破碎和内在矿聚合两种机理的综合影响。煤焦破碎与原
煤本身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在外部扩散控制燃烧区域,氧气能够通过与外界相通的孔
隙进入颗粒内部,从而在内外表面同时进行氧化反应,焦炭内碳骨架氧化而断裂,就可
能导致破碎现象的发生,生成PM1.0+ 。另外,焦炭燃烧过程中,颗粒中包含的矿物微团
(即内在矿物)逐渐裸露出来,在高温环境中,绝大多数表面矿物熔融形成球状灰滴附
着在焦炭颗粒表面。随着燃烧的进行,灰滴间距离逐渐减小,当发生接触时,就聚合形
成PM1.0+ 。
逾渗理论 [7-11] [7]
已经在煤焦燃烧和破碎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ang等 和Helble
[8]
等 曾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座逾渗模型,用于研究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破碎和残灰的形成。
于敦喜等[10,11] 以座逾渗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单颗煤焦在外部扩散控制条件下(反应III 区)
燃烧的二维破碎模型,探讨了初始孔隙分布与破碎的关系,煤焦孔隙结构与破碎程度及
其残灰粒径的关系。但他们的研究均假定矿物粒径为固定值,这与实际煤焦中初始矿物
的分布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在于敦喜等[10,11] 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座逾渗模型,引入CCSEM矿物原
粒径数据作模型初始矿物数据,从而保证与实际煤焦中矿物粒径分布相近。模型考察了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72014560450706013)
作者简介:温昶(1986- ),男,博士研究生,目前主要从事洁净燃烧以及污染物控制方面的研究。
初始孔隙分布对煤焦破碎程度的影响,不同初始孔隙煤焦转化率与破碎程度的关系,最
终得到了不同孔隙分布下主要由煤焦破碎及内在矿聚合机理生成的颗粒物(主要是
1-10µm颗粒物)的数目粒径分布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 第九课 你家有几口人?教案资料.ppt VIP
- DZ∕T 0291-2015 饰面石材矿产地质勘查规范.pdf
- 太阳能路灯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与应用指南.docx VIP
- 教育行业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与运营管理方案.doc VIP
-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考3套真题题库及.docx VIP
- (2024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有个新目标》教学设计部编版.pdf VIP
- 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通科题库 .pdf VIP
- 2025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外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docx VIP
- 圆钢方钢管受压承载力计算表.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