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心电放送--长QT综合征—8:从细胞到临床:历史.docVIP

2009年3月心电放送--长QT综合征—8:从细胞到临床: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3月心电放送--长QT综合征—8:从细胞到临床:历史

长QT综合征—8:从细胞到临床 第一部分:历史文献 从这个月起,我们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8做一个全面的系列介绍,这月我们先开始学习一篇历史文献,这篇文献发表于1995年,据作者称是首次荟萃报道了这种先天性长QT综合征,但首个病例应该是1989年美国犹他州大学的Timothy教授的报道。这些文献来源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继续去考究。 【先天性长QT综合征-8:从细胞到临床】 【第一部分:历史文献:1995年:墨西哥】 长QT综合征和并指是两种单独的遗传性状,至今这两种疾病尚未被联系在一起。Jervell Lange-Nielsen综合征时长QT综合征伴有神经性耳聋,但其它非心脏畸形尚无报道。长QT综合征患者有晕厥和因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风险。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的年猝死率约为1%。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新生儿并指的发生率约为0.03%,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手指畸形。孤立的并指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和表型多变。 在这篇文献我们报道3例长QT综合征伴并指的儿童。2例儿童死于心室颤动。我们推测这些儿童患有先前未曾发现的综合征伴猝死风险增高。 【先天性并指症】 定义:两个以上手指部分或全部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属先天性并指畸形。 遗传性并指症表现为手足并指(趾),是两个或更多指(趾)完全连在一起。非洲某些贫困地区,几乎全村人都是并指(趾),不分男女老少,有的只有两指(趾),形同鸵鸟。 并指与多指一样病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联遗传均有关系。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指相邻手指互相融合连为一体。为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常与并趾、多指(趾)、指(趾)或前臂(小腿)缩窄环以及同侧胸大肌发育不良或缺如等畸形合并存在。并指也可为某综合征的手指表现。其类型包括:单一并指、多指并指、不完全并指、完全并指、单纯并指、复杂并指、手套样并指等。 先天性并指的生成是在胚胎第7-8周时,掌板远端、各指间分离不全所致。 先天性并指亦称蹼指,最常见第3、4指、拇指极少累及。最常见者,相邻两指仅软组织连接,偶尔有骨及关节连接,多见于双侧,有时并发足趾畸形,同时还有其他肢体异常。 治疗:对于骨关节畸形者,以学龄儿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原则:指间软组织切开,皮肤Z性延长或缺损伤口全层植皮。 就诊治疗一般在3岁以后至学龄前的期间内施术为宜。过早施行手术,术后创口疤痕常会影响手指的正常发育,且手指纤细短小,也不易准确进行手术操作;区别并指类型,有针对性地施行手术。基本步骤包括并指分离,指蹼形成,创面修复。术中需特别注意血管与神经的解剖异常,防止误伤。术后督促患儿的手指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病例1】 围生期和早期经历 白种韩国婴儿,妊娠40周,出生时体重3065g。 父母无血缘关系,母亲无致畸暴露史。母亲妊娠时无并发症,直到临产时超声心动图发现胎儿心率减慢。阴道顺产后8小时,患儿出现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进一步评估发现双侧隐耳(cryptotia),外耳的上部分埋于头皮下以及双侧并指,并指位于第三、四、五指间。 心电图(图2)示窦性心律,心房率125次/分伴2:1房室阻滞。QT间期延长(QT600ms,QTc630ms1/2)。 超声心动图发现一个小的肌性室间隔缺损、轻度左向右分流的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 患儿在出生后住院七天,每6小时给予普萘洛尔1mg/kg。 患儿在6周时进行系统畸形评估。4周时听力测试脑干听觉诱发反应正常。 患儿最后被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部分并指和隐耳。X片证实缺乏骨融合。 【隐耳】 隐耳又称埋没耳、袋耳,为耳廓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上半部埋入于颞部头皮的皮下,无明显的耳后沟:如用手指向外拉耳廓上部则能显露出耳廓的全貌。 隐耳畸形在日本人中发生较多,中国人较少见。在欧美则罕见,畸形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为2:1,右侧多见,右左之比为2:1,双侧畸形者约占40%左右。 隐耳整形手术概述: 隐耳的手术原则为将耳郭软骨复位,做出颅耳沟。术中牵拉耳轮上部出现耳郭形态后,沿耳软骨边缘上方头皮区作弧形切口线,按切口线切开皮肤及皮下,在软骨与颅侧软组织之间分离,将软骨翻身复位,直到耳甲根部,形成一正常的的颅耳沟,再用全厚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法将耳后及颅侧壁创面覆盖。创面用纱布填塞,缝线打包固定,外加棉垫绷带加压包扎。注意术中软骨表面需留有一定量软组织,有利于皮片成活,术后仍需用模具支撑于耳后半年以上,以防皮片挛缩,颅耳沟变小或消失。对皮肤中度或轻度不足者应尽量用局部皮瓣法修复,或只在颅侧壁植皮,常用的局部皮瓣有“V-Y”推进、放射状分叶瓣及矩形瓣加两个侧方三角瓣法,矩形瓣在保证血运时可改为倒梯形更利于修复。 隐耳整形手术适应症: 1、隐耳除对容貌产生一定影响外,由于耳廓上部埋入皮下,无耳颅沟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