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新高级
期末考试 时间:6月17日(星期四,上周一的课) 10:10 – 11:10 (11:20 – 12:00上课) 地点:理教213 试题类型 选择题(4选1)、多重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答疑 时间:6月16日14:00 – 17:00 地点:新生物楼123房间或一楼大厅 *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2 睡眠与觉醒 ?3 学习与记忆 *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P. P. Broca (1864):表达性失语症区; J. H. Jackson (1869):皮层存在运动区; G. Fritsch E. Hitzig (1870):刺激狗大脑皮层 引起对侧肢体规律性运动。 定位:主要运动区—4区;躯体感觉区—3-1-2区;视区— 17区;听区— 41区。 W. Penfield (1939):电刺激大脑皮层某些部位能使过去的经验重现。 ? 皮层柱(P345,图14-5):皮层表面到白质的一个柱状范围内的6层细胞只对来自同一部位的一种感受器的刺激发生反应…(机能单位) * 视觉通路 神经节细胞的突触组成视神经,在垂体前方汇合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与来自另一眼颞侧的不交叉的纤维合并;抵达外侧膝状体(四级神经元),再发出纤维止于大脑皮层枕叶(纹状皮层)。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视优势柱的形成与可塑性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a)传导双眼视觉的LGN输入最初混合于第Ⅳ层。(b)经过胚胎阶段及出生后的发育,双眼的输入发生分离,各自进入第Ⅳ层的视优势柱。 单眼视觉剥夺的效应能够简单地通过“睁眼”闭合、“闭眼”睁开而发生颠倒。关键期… * 视优势柱的形成与可塑性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 ?1 大脑皮层的机能 ? 分裂脑—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特化 大脑两半球都能独立感知刺激;切断胼胝体后,不能交流各自的感知。 胼胝体对两半球间感觉和运动机能的整合、学习和记忆的传递都是必要的。 左半球支配说话、写字、数学计算、抽象推理;右半球在形象思维、认识空间(P347,图14-7)、理解音乐等方面优于左半球。(p348,图14-7) * 对裂脑人的测试实验(自Ottoson “Physiology of the Nervous System”) * ? 2 睡眠与觉醒 一、两种睡眠状态 ●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δ波:0.5-3次/S,深睡; θ波:4-7次/S,睡眠或深度麻醉时; α波:8-13次/S,清醒、安静、闭眼; β波:14-30次/S,清醒,警觉。 癫痫病人可出现高振幅(250 mv)的棘波(P352,图14-13);脑肿瘤患者清醒时亦可出现θ波或δ波。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2 睡眠与觉醒 ? 脑电形成的机制 条件:①皮层内神经元活动同步化(程度越高,脑电波振幅越大、频率越低);②神经元的排列方向一致。 脑电波是神经元群(锥体细胞顶端树突)活动时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总和的结果。 ● 诱发电位 感觉传入 (感受器,传入纤维等) 受刺激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电位变化。若在皮层某一区域引出,又称皮层诱发电位,分为主反应 (初级,丘脑特异性投射) 和后发放 (次级,丘脑非特异性投射) 两部分;可用于寻找感觉投射部位。 * 脑电波的产生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 ? 2 睡眠与觉醒 ● 睡眠的不同时相 睡眠不是被动过程,而是被主动诱发的。觉醒和睡眠是两种活动形式的变化。 进入深睡之后,就交替进行浅睡期和深睡期(90-100分钟一次),且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 和浅睡期相联系。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睡眠的不同时相 (自王建军等译《神经科学—探索脑》) ? 睡眠各时期的EEG 清醒:低振幅快波(?波),但闭眼时?波占优势; 瞌睡: ?波减弱,出现大的慢波; 浅睡:梭波(振幅由小变大的?波)出现;(中度睡眠:k复合波) 深睡:梭波消失,出现大而慢的?波。 * ? 2 睡眠与觉醒 ?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