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与纠纷解镜啮.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院调解与纠纷解镜啮

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 潘剑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 刘哲玮??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 上传时间:2010-11-19 浏览次数:213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法院调解复兴及其政治背景 ????? 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有具体的制度体现,也是民事诉讼实践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结案方式。法院调解作为研究对象,是个常论常新的话题。这一长盛不衰的话题,不仅与法院调解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关,还因为法院调解制度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法院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基本上经历了一个“为主——着重——依法——优先”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很值得我们体味、审视。尤其是法院调解从1990年代强调要“依法进行”,到当下法院调解的“优先”这一过程,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 我们可以从调解结案数与法院结案总数的比例(结案率)来具体量化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的司法统计结果, [1]1995-2008年我国民事第一审案件中三种主要的结案方式——调解、判决和撤诉的结案率及基本走势图如下: ??????????? ? ? ??? 不难看出,撤诉率曲线走势平缓,而调解率曲线和判决率曲线则呈现出明显的跌宕起伏局面。(1)从1995-2003年,调解率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并且在2000年与判决率曲线形成了交叉,调解结案的案件比例第一次低于了判决比例。而判决率曲线则恰恰相反,在1995-2002年都呈上升趋势,在2000年成为结案率最高的方式后,判决结案率一直高于调解结案率。(2)2002年后,调解率开始走强,而判决率呈现出渐次下滑的趋势。但是,与前一阶段的走势相比,无论是调解率还是判决率的变化都较为缓和。调解率从2003年最低谷的29. 94%上升到了2008年最高峰的35. 18%,增幅不过5个百分点,判决率从2002年波峰的43. 46%下滑到2008年波谷的36. 43%,降幅也只有7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在前一阶段,调解率和判决率的波动最大值分别是26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 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变迁,但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之下,国家政策却可以直观迅速地体现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谱系中的地位变化。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法院调解的政策几经变化,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调解为主”阶段。195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的十二字民事审判工作方针。毛泽东在1958年的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专门强调了这一工作方针,并将其概括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视为解决民事案件的基本纲领。1964年,这一方针被发展为十六字方针,即“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至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调解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政策导向。(2)“着重调解”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恢复法制建设工作。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6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从而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审判原则,政策上倾向于提高调解结案率,并将调解率与法官的工作业绩挂钩。着重调解原则在本质上与调解为主并无区别,但该原则也确定了“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的内容,并成为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审判改革的重要注脚。(3)“自愿合法调解”阶段。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删除了“着重调解”原则,取而代之的是“自愿合法调解”。调解虽然还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进入了总则,并有专章予以规定,但突出强调调解要当事人自愿,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将调解作为基本原则写入总则,反映了立法者对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继承,但将调解的基本要求变更为自愿合法,却也体现了当时审判方式改革的思潮。 ????? 即便在“自愿合法调解”的第三阶段,由于司法改革的大潮尚未退去,在不同的政策和理念的影响下,调解的基本原则也有显著区别。与此对应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院调解的态度,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2002年以前,受审判中心主义和权利本位法学思潮的影响,整个法律界对法院调解持边缘化的态度,基本按照“自愿合法”,将其视为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对象,在法学理论界甚至有很多学者持废除法院调解的主张。 [2]最高法院对法院调解的运用比较多的是强调“依法进行”。而在2002年以后,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政策制定者加大了对调解的强调力度,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文档评论(0)

ahui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