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侧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docVIP

同侧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侧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doc

  同侧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头位难产;纠正胎方位;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同侧侧卧位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间的45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采取同侧侧卧位,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对照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进行 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与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侧侧俯卧位能通过纠正胎方位达到降低难产率,减轻对母婴危害,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头位难产;纠正胎方位;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头位难产的发生有上升趋势,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中绝大多数,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最高[1]。据武警湖南总队 医院 的闫彩花等统计,头位难产中持续枕横位或枕后位占64.3%,如处理不当,对母婴造成危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由于胎头下降过程中内旋转不成功引起,我科采取侧俯卧位帮助胎头内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案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783例选择阴道试产,临产进入活跃期后,阴道检查发现枕横位、枕后位4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5例,对照组225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胎儿双顶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方法 阴道检查发现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枕横位),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同时前囟在骨盆前方(枕后位)。如胎头位置低,可借助耳廓判定,耳廓朝向骨盆后方诊断枕后位,耳廓朝向骨盆侧方为枕横位。   1.3 方法 从发现枕横位、枕后位到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期间,产妇取侧俯卧位,依胎儿脊柱侧行同侧卧位,为9°~27°,侧俯卧位产妇腹壁贴向床垫,大腿上收与产妇脊柱纵轴成90°,对照组不做卧姿要求,可平卧或侧卧位。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 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略)   2.2 产程时间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为(7.44±3.20) h,第二产程平均为(0.56±0.32)h。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为(11.45±2.31) h,第二产程平均为(1.92±0.43)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有2例产后出血,窒息3例,对照组有8例产后出血,新年儿窒息15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侧俯卧位改变胎方位机制 生存在羊水中的胎儿是可动的,其相对静止或转动是作用于胎儿各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临产初期,胎头多衔接于骨盆入口平面,此时胎儿位置依胎儿重心受重力 影响 改变,而胎儿重心在其近背侧处,所以多以枕横位、枕后位衔接。在产程中,子宫收缩力、胎儿重力及羊水浮力三者合力作用使胎儿逐渐娩出,此时指导产妇采取侧俯卧位:可使胎儿背部的重心在三者合力作用向产妇腹部前方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直至转成有利的枕前位娩出;改变产妇体位,使胎轴前移,避免胎轴与产轴成角,从而纠正胎头俯屈不良现象。利用上述机理,观察组中202例在分娩结束时为枕横位,转位成功率达89.8%,而对照组中只有155例转位成功,为68.9%。   3.1.1 对产妇影响 枕横位、枕后位时由于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内口,常导致协调性宫缩乏力及宫口扩张缓慢,枕骨持续压迫直肠,致使产妇过早使用腹压,宫颈水肿、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如果至第二产程仍不能改变胎方位,则增加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观察组及早矫正胎头位置,消除上述因素影响,缩短了产程,降低了阴道助产率、剖宫率,由于产妇消耗小,手术助产率低,因此产后出血率也相应降低。   3.1.2 对围产儿影响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为其一,观察组取侧卧位,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压迫,胎盘血液循环良好;其二,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减少胎头在盆底受压时间,且手术助产率低,减轻了对围产儿损伤。同侧侧俯卧位简单易行,对产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发现枕横位枕后位后及早 应用 同侧侧俯卧位矫正,会取得较好效果,减少头位难产发生,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参考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