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派与整理国故运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唯物史观派与整理国故运动.doc

  唯物史观派与整理国故运动 自胡适在1919年12月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后,一场旨在以新观点与新 方法 来重新 研究 中国 传统文化的整理国故运动便在民国学界勃然兴起。但与此同时,有关争论也始终不绝于耳。围绕“整理国故”的必要与否以及方法是否得当,诸多学界名流均本着各自对时局和治学的看法,公开或私下发表了不少或赞成或反对的意见,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人即曾观察到:“新思想与白话文学发生不一两年,国学运动就隐隐地抬起头来了。到现在,国学运动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随声附和的固然很多,而持强烈的反对意见的亦颇不少。”[1]在这些评论中,唯物史观派的见解无疑具有典型意义,甚至由此决定了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 历史 研究走向。鉴于过去学术界较少注意到这一 问题 ,本文拟就此做一番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该课题研究的拓展。 一从赞成到反对 众所周知,大致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派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时人曾描述说:“一种倾向是代表 哲学 文学一方面,另一种倾向是代表 政治 社会 的问题方面,前者是《新潮》杂志社,后者是《国民》杂志社。……新潮社一派,隐然以胡适之先生为首领;国民杂志社一派,隐然以陈独秀先生为首领。前派渐渐倾向于国故整理的运动;……陈独秀先生的一派,现在在做实际的社会革命运动。”[2]不过,由于新文化运动仍在继续 发展 ,因此陈独秀等人在接受唯物史观洗礼、逐渐转向政治斗争的同时,也并未完全放弃思想领域的启蒙,他们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胡适提出“以 科学 方法整理国故”的口号表示赞许。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便说:“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括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3]在此期间,他还应胡适的邀请,为亚东图书馆新整理的《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撰写了一系列《新叙》,这其实也是对胡适提倡“整理国故”的支持。与此同时,已经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影响 的张闻天也针对中华书局的出版方向指出:“中华书局以后应该做的事情:(一)整理国故。把没有用的东西淘汰,以为后辈青年的便利。……整理国故,不能叫一般遗老去整理,一定要具有下列三种条件:一、对于国故有彻底的研究;对于西洋学说也十分了解。二、有世界的眼光。三、有科学的见解。”[4]这更是与胡适等人的主张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尽管此时唯物史观派已与胡适等自由主义者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但他们对刚刚兴起的整理国故运动还是持一种颇为支持、乐观其成的态度的。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唯物史观派逐渐意识到“整理国故”与现实政治斗争之间的抵牾冲突,由此开始反思整理国故运动。1922年,中共机关刊物《向导》便发表文章批评:“文化运动发生什么结果呢?他不过把那些以救国为己任的学生们赶回课堂,使那些五四运动中的领袖们学着做新诗,做白话文的出版物,出洋留学,到研究室去研究文学、哲学、科学去了,整理国故去了。”[5]至1924年,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更是发表《受“国故毒”的学生听着》一文针砭道:“中国国势已经危急的了不得,而这般老学究们还在那里提倡‘国故’,这简直是昏庸已极的事情”,“实在代表了一种反动黑暗的势力”[6]。与此同时,针对当时胡适、梁启超大开国学书目,《中国青年》还及时开列出《一个马克思学说的书目》,试图借此消除胡适等人的影响[7]。 在这种 时代 大潮的冲击下,陈独秀等人也迅速调整了对“整理国故”的认识。1923年7月1日,陈独秀发表《国学》一文评价说:“现在中国社会思想上堆满了粪秽,急需香水来解除臭气,我们只须赶快制造香水要紧,可是胡适之、曹聚仁这几位先生,妙想天开,要在粪秽里寻找香水,即令费尽牛力寻出少量香水,其质量最好也不过和别的香水一样,并不特别神奇,而且出力寻找时自身多少恐要染点臭气。”[8]两相对照,他这一评价明显与此前不同。而无独有偶,类似陈独秀的这种思想转变还同样发生在茅盾身上。1923年12月,茅盾在《杂感》一文依然写道:“近年来整理国故运动的方法对不对,成绩好不好,原是极该批评讨论的;即使是过分严格的批评,也是社会所乐闻。但是现在有的批评整理国故,却不肯据理讨论,而徒凭主观,说整理国故的人们,不是老秀才乘势出风头,便是不通西文的人以此为藏拙之道、自炫之方;那种武断的态度、谩骂的口吻,几使读者疑是歇斯底里的患者。”[9]显然,他此时对“整理国故”仍持一种为之辩护的态度。但时至1924年5月,茅盾对时势的观察却发生了极大逆转,于是他撰写《文学界的反动运动》一文指出:“这一年来,中国处于反动政治的劫制之下,社会上各方面都显出反动的色彩来。在文学界中,这种反动运动酝酿已久,前年下半年已露朕兆,不过直到今年方始收了相当的效果,有了相当的声势。和其他反动运动一样,文学上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