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doc
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崔虎永 李波 刘建华 袁庆海 赵雪梅 弓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5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为3组:第一组为心率≤75次/min,第二组心率为76~100次/min,第三组为心率>100次/min。分别对每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第一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6%,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8.6%,第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9%,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8.5%,第三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3%,能够满足诊断率为96.8%。结论 256层螺旋CT对高心率的适应性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 计算 机;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
随着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以及诊断狭窄的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1〕。但随着心率的提高,图像质量会受到影响,对于高心率患者,需要用药物控制心率。4层、16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分别为125 ms和105 ms,所以在检查冠状动脉疾病时,必须降低心率以保证检查成功。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44 ms,在行冠脉CT造影检查时要求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2〕。目前最先进的256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达到了34 ms。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9月至11月来我院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95例,其中男51例,女44例,年龄28~73岁,平均(51.5±20.5)岁;心率61~128次/min,平均心率79.9次/min,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服用倍他乐克,平静休息10 min后进行检查。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心功能不全,含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扫描时心率波动>5次/min。
1.2 检查方法
1.2.1 256层螺旋CT扫描
扫描设备为Philips Brilliance(i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使用128 mm×0.625 mm的探测器,扫描层厚0.9 mm,层间距0.45 mm,机架转速0.27 s/转,视场(FOV)158.0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0 mA,螺距为0.16,重建矩阵为512×512,采用智能扇区选择扫描方式。增强扫描时,以5 ml/s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碘普罗胺(Iopromide,370 mgI/ml) 50~80 ml,对比剂注射量依据患者体重和扫描范围进行个体化定量。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相同速度继续追加注射20~30 ml生理盐水。 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触发层面设置在肺动脉水平的降主动脉,触发阈值设置在150 HU)。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部到肝脏上缘(心底部)。
1.2.2 后处理技术
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均传输至Extended Brilliance 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
1.3 影像质量评估
按照改良后的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分类方法〔3〕,将冠状动脉分为17段。1~4 段分别为右冠状动脉近段(RCAp)、中段(RCAm)、远段(RCAd)、后降支(PDA,4a)和左室后支( PLA,4b);5段为左主干(LM);6~10 段分别为左前降支近段(LADp)、中段(LADm)、远段(LADd)及第一对角支(D1)和第二对角支(D2);11~16段分别为回旋支近段(LCXp)、第一钝缘支(OM1)、回旋支中(LCXm)、第二钝缘支(OM2)、回旋支远段(LCXd)和中间支(Intermediate,I)。参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0讲-地球科学概论_生物圈.pptx VIP
-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筏板、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间土).pdf VIP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 通用汽车ECU密码一致性规范CYS9100 - The Per-ECU Password Utility.pdf VIP
- 2024秋《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答案.docx VIP
- 某公司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ppt VIP
- 明清时期举人名录.pdf VIP
-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梅赛德斯-奔驰-R级-产品使用说明书-R350 4MATIC-251165-Rclas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