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干预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oc
心理干预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作者:许东宁,洪楚云,唐锦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三所综合性 医院 45名院前急救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心理干预后SCL-90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lt;0.05)。结论 实施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院前急救人员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干预;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pre-hospital rescuers.Methods The psychologic status of forty-five pre-hospital rescuers from three general hospitals ptom checklist,and it ental and behavior intervention study,to base on the measure consequence.Results The results about positive items of symptom checklist after enforcing the intervention study ptoms,pulsion,anxiety,depression,dread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Conclusion Re-hospital rescuers may be have more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be improved otionality by general mental intervention.
[Key ental intervention;pre-hospital rescuers;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随着 现代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及疫情逐年增多,对人类社会及生命构成很大威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人员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流动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强度大的特点[1]。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给急救人员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有调查显示: 院前急救护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本研究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提供 参考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珠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年以上的急救医师(士)、护士,共45名,年龄21~46岁,平均(28.2±6.3)岁;性别构成:男24名(53.3%),女21名(46.7%);学历:中专10名(22.2%),大专23名(51.1%),本科12名(26.7%);职称:初级23名(51.1%),中级21名(46.7%),高级1名(2.2%)。
1.2 方法
1.2.1 心理状况调查 调查问卷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包括九项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0个条目,按1~5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被调查人员于2008年12月进行心理状况评定后,给予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于2009年6月再次评定,两次测试评定前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发放问卷时简单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支持和合作,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合格率100%。根据院前急救人员的测评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开设心理健康 教育 。采取讲座,观看心理卫生知识科教片等方式,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心理危机自我调节的技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心理训练。① 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设置模拟救护现场进行实战应急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