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docVIP

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李汉文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树立开放的课程观,坚持本土化原则,积极开发和利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 本土化 教学有效性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外,还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这是因为: 开发有效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课程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既是教学信息的来源,也是用来“教”与“学”的素材,更影响着“教”与“学”的效果。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形成了一个共识: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为,教材具有普适性,不可能体现全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践,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就会扩大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这就决定了教学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课程观,积极开发和利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这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突破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直接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怎样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呢?笔者开过几堂公开课,有一点体会深刻,那就是: 坚持本土化原则,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本土化是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中,应尽量缩小教与学之间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和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最好采用本地的资源,而且尽可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资源,使课程资源更具直观性、生动性。也就是说,本土化原则要求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是活的,必须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上《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在备课时本人发现,本课讲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深的,而教材选用的素材是哈尔滨与海南三亚,虽然非常典型,但我们学生对两地均不熟悉。那么怎样提高本课的教学效果呢?我萌生了一个念头:用自己家乡的素材,选取学生最熟悉的素材。在本节课中我把开发本土课程资源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导入时,我设计了“网上收获”的情境:“小明——家住延安,近日准备来舟山旅游,在网上找到了许多有关舟山生产、生活的图片。”这一环节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了过来,学生的脸上出现了急切想知道究竟的期盼之情。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沈家门渔港图、东极人织网图、岱山祭海图、沈家门海鲜美食节的美食图、朱家尖的沙雕图、舟山渔民画、舟山锣鼓图、跳蚤舞图等本土资源。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了:舟山人的这些生产活动、文化生活与海洋有着密切联系,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接着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请您解惑:小明穿着一件羊毛衫、羽绒服从延安出发了。当火车过秦岭、淮河后,他开始一件一件地脱衣服,把旅行包装得满满的。幸好有准备,到了舟山后,他穿上了衬衣和两用衫。但是他觉得很困惑,为什么过了秦岭、淮河后气温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从而引出了秦岭—淮河是南北分界线的道理。2)求助热线:小明到舟山后,看到了舟山的民居,吃了舟山的早点,并乘坐了轮船和汽车,发现舟山与他的家乡有很大不同。但是他又说不出来,你能帮助他吗?并请说明理由。通过两地民居、早点(糍饭糕、糍饭团)(饺子、面条)、交通的比较,及成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了,造成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不同。这节课由于引进了本土资源,生活气息浓厚,再加上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学生有了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其学习兴趣大增,思维相当活跃。 如七年级上《从社区看我家》一课,要求掌握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并具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教材里有地图,但是怎样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些内容呢?我决定从学生身边的活地图入手,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时,我开展了一个活动:“画地图,找区别”。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画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并画出学校的正门和自己班级所处的位置。画完后,我有目的地挑选了两幅比例尺和方向完全不同的平面图,并把他们投影出来,让学生来找区别。很快,学生就找出了区别。一是图副大小不一样,二是方向相反,三是有一幅没有明显的标记。对于三个区别我分别提出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实际距离一样,而两副图的图上距离会不一样呢?”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