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doc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宋辽金时代的战事
本世纪以来,在河北各地陆续发现了多处古地道遗迹。河北一些地区长久以来就流传着关于古代地道的各种传说,而今古地道遗迹的发现证明这些传说是由来有自的。河北境内的古地道早在建国之前就偶有发现,但未作有计划的发掘和清理;七八十年代以后,河北考古工作者对邯郸和永清两地发现的规模宏大的古地道所进行的系统清理,引起了人们对这个 问题 的关注。本文试图结合 二、宋辽时期的河北地道
对于今天河北境内发现的古地道,人们一般认为是两宋辽金时期的遗物。确实,在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似乎没有大规模构筑地道的必要,而地道中出土的宋代文物又表明它们不可能早于宋代,况且宋辽金时期河北特殊的 历史 环境又确实有开掘地道的需要,因此关于河北地道的大的断限 问题 应该说是不存在疑问的,现在需要明确的是各处地道的更具体的 时代 ,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做出恰当的解释。
谈及地道的时限问题,首先应考虑宋辽金时期河北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北宋与辽朝在河北地区系以巨马河(或作“拒马河”,亦称白沟河)为界,澶渊定盟前,宋辽双方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两国边境地区更是饱受战火蹂躏;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直到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依宋金海上之盟攻辽燕京,其间百馀年,宋辽双方没有发生过战争,但处于两国边境地区的巨马河沿岸(主要是巨马河南岸北宋一侧的部分州县)仍经常遭到来自对方的骚扰,致使当地百姓不遑宁居,这个问题下面再作详细解释。
南宋与金朝的边界,自绍兴和议(1142年)后确定为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因此整个河北地区都在金朝的版图之内,但在绍兴和议成立之前的十馀年间,河北境内(主要是巨马河以南的原北宋故地)的许多州县都有抗金义军在进行游击战,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正可以解释地道的出现。
根据以上 分析 ,再考虑到各地地道遗址中出土的有关文物以及当地的民间传说等因素,我认为永清、霸县地道和雄县地道应属宋辽时期的文物,而蠡县和邯郸地道则是宋金时期构筑的。仅从地理位置来看,永清、霸县(宋霸州)和雄县(宋雄州)均处于巨马河两岸的宋辽边境地区,这些地方发现的古地道理应与宋辽战事有关;而蠡县和邯郸在北宋时地处内地,实无开凿地道的必要,因此它们只能是宋金时期的遗迹。
关于永清、霸县的古地道,在1989年召开的“永清县古战道考察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学者普遍认为当地的民间传说是可以信据的,即这些地道是宋辽战争遗迹;另外从地道工程之浩大、所用青砖规格统一等情形来推测,人们认为这应该是由北宋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构筑的军事防线。此后王树民先生又特意撰文对此加以考证,进一步明确指出永清境内的地道应开凿于澶渊结盟之前的宋辽战争时期,但他觉得从地道的规模来看,实不足以隐蔽大兵团,不能起到军事防线的重要作用,而大概只是当地百姓的防御性工事,主要用于自卫的目的。[7]这一结论是十分允当的,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在此只是想就宋辽时期永清、霸县一带的 政治 和军事形势做一点更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对王树民先生的意见略加补充。
五代时,今永清县属涿州,霸县属莫州,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其中就包括此二州。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莫、瀛、易三州及瓦桥(在今雄县)、益津(在今霸县)、淤口(在今霸县信安镇)三关,遂以瓦桥关置雄州,以益津关置霸州,后宋太宗又以淤口关置信安军。于是此后宋辽两国便以巨马河一线为界,永清县在河北辽境,霸州在河南宋境。北宋前期,宋人一直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意图,但宋太宗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在澶渊定盟前的数十年间,巨马河两岸始终是宋辽双方反复争夺的地盘。直到澶渊之盟后,辽朝仍不肯放弃对巨马河南岸的领土要求,庆历二年(1042年),辽兴宗趁宋夏交战之机,向宋索取后周时占领的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其中就包括霸州),结果宋以岁增银、绢各十万两(匹)才求得妥协。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发现的古地道就主要分布在永清至霸县和永清至信安镇之间,而这一带正是澶渊之盟前双方争夺最激烈的热点地区,当地人民的困难处境不难想象,其村落中的地道大概就是他们用于自卫的主要设施。
关于雄县发现的古地道, 目前 尚无人加以探讨。今河北雄县,北宋时为雄州,辖归信、容城两县。如前所述,雄州也是周世宗北伐时收复的燕云故地之一,但雄县境内的古地道恐怕还有一个更鲜为人知的背景。雄州是宋辽边境地带一个很特殊的地区,虽然此地的州县官员一向由北宋任命,但它的领土主权却始终不明确,因之被称为“两属地”,当地的居民则被称作“两属户”(或称“两输户”),即他们既要承担宋朝的赋役,又须承担辽朝的赋役。雄州的这种特殊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呢?崇宁三年(1104年),河北缘边安抚使王荐在呈给朝廷的一份奏议中对此作了解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