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docVIP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doc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 作者:黄 平 王 锋 杨小冬 高一飞 陈贤贵 李德川 楼荣灿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癌术后预防造口旁疝的简易肠造口制作 方法 。方法:对造口处的腹外斜肌腱膜主要作横形切开而不是十字形切开;腹膜外通道的建立是靠术者左手制作;在造口部位的缝合上不作过多层面的缝合,主要将结肠末端全层与皮肤真皮层间断缝合。结果:无1例发生造口旁疝。无1例发生造口坏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狭窄和肠梗阻等。结论: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不仅可预防miles术后造口旁疝,且制作方便。 【关键词】 腹膜外造口;直肠癌;Miles术;预防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extraperitoneal sigmoid colostomy for preventing parastomal hernia after Miles operation for rectal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simple application of extraperitoneal sigidmoid colostomy to prevent parastomal hernia after Miles operation for rectal cancer. Methods: At the site selected for the colostomy ainly incised in transverse fashion. The extraperitoneal tunnel ed oid colon al hernia nor stoma necrosis, retractation, prolapse developed. Conclusion: The simple application of extraperitoneal sigmoid colostomy can prevent parastomal hernia after Miles operation. Key y 造口旁疝是腹腔内器官或组织从造口旁的组织薄弱、缺损处突出而形成的疝。造口旁疝Miles术后是常见的并发症[1],为防止造口旁疝,Goligher采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2]。笔者对此技术予以改进并简化,极大地节省了手术时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行Miles术187例,男101例,女86例,平均年龄58.3岁。 1.2 手术方法 1.2.1 造口部位的确定:在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隆起处(一般为中点处附近)作一皮肤圆形切口,直径约2.5~3 cm,电刀切除皮肤,皮下组织,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约4 cm。 1.2.2 术者左手制作腹膜外通道:Miles术中在乙状结肠中部拟切断处两侧用国产闭合器闭合后切断,标本切除后拉起左侧腹壁,检查确认乙状结肠左外侧的壁层腹膜切开位置达到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交界处后,让助手用两把组织钳夹住并提起左外侧的壁层腹膜游离缘,术者用左手指在壁层腹膜与腹壁之间向造口方向作钝性分离。在术者左手指两个指节进入壁层腹膜与腹壁之间后撤走两把组织钳。笔者提倡的手法是术者左手掌心向上,示指向伸侧、桡侧运动,中指向屈侧、尺侧运动,这样不易分破壁层腹膜。 1.2.3 腹壁肌肉的贯通:术者左手分离至造口处时仍应让手指背朝向腹壁造口,由于分离开的壁层腹膜均在术者左手掌侧,因此在以下操作过程中可保护壁层腹膜不受损伤。术者右手持血管钳,由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处由外向内、朝左手指背方向作钝性分离直至腹壁贯通,并进入腹腔内。经过造口切口于腹腔内钳夹一条带引出腹壁外,让助手将条带两端围绕腹部正中切口钳夹,形成U形状,并将U形条带向患者的右上方将适度牵拉,以保持一定的张力。术者右手持血管钳由造口切口外顺着条带进入腹腔内,与U形条带作反方向分离。继而术者右手放开血管钳,与左手配合扩大腹壁造口容纳四指;若不能容纳四指,将腹外斜肌腱膜各向上下纵形切开0.5~1.0 cm直至容纳四指。 1.2.4 乙状结肠断端自腹膜外通道引出:术者右手持kocher钳由腹壁外从造口伸入腹腔内,钳夹住乙状结肠断端无张力拉出腹壁外。轻柔撤走U形条带,将乙状结肠表面的壁层腹膜展平,注意防止其游离缘卷曲压迫肠管,若发现游离缘处壁层腹膜张力较大,应稍作横形切开予以松解。将游离缘处壁层腹膜用OB胶(福爱乐)将其与乙状结肠浆膜作2~3处散在点状粘合(丝线缝合后打结有时会撕脱),以防小肠钻进其间隙。用小拉钩拉开皮肤圆形切口,于乙状结肠系膜对侧,将结肠带与腹外斜肌腱膜间断缝合1针以作固定。 1.2.5 造口的制作:关腹后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