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
浅谈数与代数的推理能力
“数与代数”是《标准》安排的4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之一,包括数与代数式的认识及运算、方程与不等式、探索规律等内容. 新课标中提出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由此可见, 数与代数具有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的作用。
《标准》对推理能力的表现做了如下的阐述:“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数学结论应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因而关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发现的猜想正确与否,再通过演绎推理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那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一、通过数与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的计算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例如:你能比20102009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n+1和(n+1)n的大小(n是自然数)然后,我们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1)通过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空格中选填<>﹦号)12?<<21?23?<<32?34?>>43?45?>>54?56?>>65…(2)从第(1)小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当n≥4时,nn+1和(n+1)n的大小关系是??????>??????>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试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分析:(1)实际通过计算得到答案,(2)从(1)中得到结果,(3)从(2)中得到结论.
解答:解:(1)通过计算,12<21,23<32,34>43,45>54,56>65(2)从第(1)小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当n≥3时,nn+1和(n+1)n的大小关系是nn+1>(n+1)n(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的一般结论,试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20102009
∵(am)n=am·am·am……am(幂的意义)
n个
??????????=a?(m+m+...+m)(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
???? ??n个????
=amn(乘法的意义)
∴(am)n=amn(m,n都是正整数)
为了逐渐形成推技能,在教学这五个幂的去处法则时,可逐步减少特例的个数,强化一般性,适应抽象的字母表述,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用演绎法进行推理的基本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要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 三、通过探索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培养推理能力的过程。首先要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寻找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过程,要经历由表及里的抽取规律性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又一途径。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 推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与认知水平,注意其层次性。
1、一般来说合情推理贯穿于初中数学活动的始终。
2、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时应更好的体现层次性。
3、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证明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演绎推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总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老师,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