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大众文化批判一与大众文化创新.doc
试析大众文化批判一与大众文化创新
论文 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化批判 文化创新
论文摘要: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 发展 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自法兰克福学派开展大众文化批判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对大众文化批判的研究似乎从未有过“降温”的势头,一直是 现代 文化 哲学 研究视阂内生命力持久的增长点。对于 中国 学人而言,虽然大众文化批判及其各种学术理念是“舶来品”,但国内学术界对其认同、接纳、推进的程度之高、参与人数之多,其他诸多研究领域或许无法与之比肩。大众文化批判理研究的持续高涨,一方面说明了学术界对社会思潮的主动回应;另一方面,则反衬出大众文化值研究的学术价值意义。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历代理论家,还是国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各层次学人,均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表现为较为深刻理性的思索,并非是一种怨恨与愤愚,亦非对文化现象的简单批评与斥责,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表达,解析大众文化的优劣长短。笔者认为,促进大众文化批判研究走向深人,使大众文化批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大众文化创新是终极目的。大众文化需要通过批判形成深层次认知,但更需要通过大众文化批判,降解大众文化的消极效应,建构新型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批判既应立足于解构,也必须走向建构。
众所周知,大众文化是后 工业 化社会的产物。现代化大众传媒的发达,技术力量的无比强大,使文化不再是精英们书斋里评头品足的客体,成为普通平民百姓可以随时参与的平常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讲,时下大行其道的大众文化似可视为走下“圣坛”的文化—一种流行的、无孔不人的文化。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正如学者们所垢病的,大众文化远离高雅,过分世俗化、过分强调迎合各种所谓“大众需求”,“喜闻乐见”得以空前强化,文化自身的批判功能逐步弱化,直接影响到文化的创新功能,终极关怀和审美追求遭遇冷落,大众文化的各种消极作用日益彰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的进步。因此,大众文化批判不仅肩负着批判、抨击负面、消极影响的使命,还应通过批判实现建构,促进大众文化的创新。
“商品的普遍性、享乐的合理性、社会的世俗化、文化的多元化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上个世纪末叶中国学者如是说。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文化生态和“社会土壤”与以往别若天渊(如 网络 、手机等 电子 媒介的介人),更适合大众文化生长、繁殖,内容、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前所未有,特别是现代化传播媒介推波助澜,大众文化及其发达繁盛程度令人眼花缭乱。诚然,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够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畅行无阻,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在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庞大的文化市场需求,顺应价值 规律 的追逐利润最大化,促进了商品文化和文化商品的极度扩张。 经济 杠杆、利润趋势,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经济人”特征毫无遮掩。对“经济人”、市场、利润、商品、消费、娱乐等要素的探讨,又离不开阿多尔诺提出的“文化工业”(urein-dustry)的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工业”的产品,“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宽泛的受众性,“文化工业”—一种学者们称之为“娱乐工业体系”的“工业”—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五花八门的“文化工业”产品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并不断拓宽市场,“推陈出新”。“文化工业”制造的文化“关心的不是文化、 艺术 的审美、批判、人文关怀的功能,而是把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消遣作为白已存在的宗旨。”闭娱乐本身没有过错,人们忧虑的是,当娱乐遮蔽了文化的真实价值时,大众文化随之流失了文化的思想厚度,平面化势头加强,各种短暂愉悦消解了对各种严肃命题的思索。消费、娱乐取代了文化本身所应有的批判与反思,所谓大众文化只不过是文化产品生产者,换花样地让大众追随其后,“花色品种”不断翻新的过程。尼采也曾不无忧虑地认为:“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越者为多数之劣者所牵制”学术界对大众文化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口诛笔伐,盖出于此。
笔者主张将大众文化的批判与大众文化创新联系在一起,创新的前提是对众文化批判的深层次问题予以剖析。人们对大众文化负面效应的口诛笔伐,多集中于现象、背景层面,对于大众文化的生产者议论相对不多。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批判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其次才是消费者。大众文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试从杜十娘与茶花女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doc
- 试从逻辑哲学的角度解剖影视对白的妙用.doc
- 试关于中国中央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立法权限之划分.doc
- 试关于中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 内涵和外延.doc
- 试关于中国加入WTO后对经济法的影响.doc
- 试关于中国宪法解释程序.doc
- 试关于中国行政权力的法制监督.doc
- 试关于依法行政之阻力.doc
- 试关于依法行政之障碍.doc
- 试关于保护私权和维护宪法定稿.doc
- 2025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 2025年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汇编.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1套.docx
- 2025年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