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冬阳·童年·骆驼队演示课件2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在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选择正确的解释: 幼稚:1、年纪小.2、形容缺乏经验或头脑简单. 寂寞:1、孤独冷清.2、清静无声. 咀嚼: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玩味. A.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 )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B.我的幼稚( )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情趣.” C.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品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 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 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 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 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 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 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 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 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 林海音19岁时就担任《世界日报》记者,她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和散文。以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的《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后改拍成同名电影,还改编成了儿童连环画。1990年、1993年两度回到北京,为两岸文学交流默默地工作。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目前设有林海音文库,主要作品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自学提示: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让你另给课文命个题,你将以什么为题。 1 2 1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骆驼为何系铃 感觉冬阳温暖 夏日不见骆驼 --对童年生活无限念 --不由自主地嘴动 --想到在寂寞的旅途中增加情趣 --想替骆驼剪毛 --追问骆驼去处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想骆驼为何系铃 感觉冬阳温暖 夏日不见骆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童年“一去不还” 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好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