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第二,流行音乐第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员第二,流行音乐第一-.doc

  运动员第二,流行音乐第一? 运动员第二,流行音乐第一?  记者楼坚伦.L.敦报道   8月8日晚,北京奥运开幕四周年纪念日,我来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观看了女子沙排的三四名铜牌对决和金银牌决赛。在现场最大的感触是,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也是一场劲歌热舞音乐秀。从比赛开始前一直到比赛结束,现场大广播的音乐就一直没有停过。   而且,似乎是嫌现场的分贝还不够足,现场主持人还经常煽动:中国的粉丝在哪里,请给我们来呐喊下!巴西的粉丝在哪里,请给我们来鼓鼓掌!听到现场掌声不够响亮时,她还会特意停下来表示不满意,希望声音更响亮一些,甚至还会搞分贝大赛。两场比赛下来,观众虽然都很high,我的耳膜则简直都快被震聋了。      赛场的过度众声喧哗,似乎是伦敦奥运独有的现象。8年前的雅典和4年前的北京,我都去过现场采访,大广播的声音虽然也不小,但没有到震耳欲聋的地步。而且,随着比赛的开始,大广播就会相对安静一些,也不会像个迪厅的DJ一样,到处鼓动现场观众发声,搞得比赛场像个嘉年华会。   沙排成为运动+音乐,还算可以理解,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带着极强的娱乐性质,来看沙排的人也确实更多地是来看气氛而不是来看球的。在北京奥运的朝阳公园,现场DJ也要放很多音乐来配合拉拉队的热舞。不过在伦敦奥运其他比赛场地也出现随时随地的喧闹音乐,就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   比如,在8月3日晚的伦敦碗,女子10000米决赛进行到最后一圈时,现场大广播就突然放起了热烈的舞曲,还敦促现场观众催动墨西哥人浪,这让很多记者和体育迷都觉得是对场上运动员的极端不尊重,也是对现场观众的干扰。《每日电讯报》名记、本报专栏作家科尔索就在推特上说:昨晚的体育场内有抱怨声。在1万米的最后一圈鼓励墨西哥人浪和放音乐,这是对运动员的不尊重,也是在让这项运动廉价化。   一位名叫迈克尔布莱的观众也给《卫报》网站写来电邮,抱怨伦敦碗的超分贝音乐,有没有办法阻止组织者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在接下来的田径比赛中播放流行音乐?女子1万米就已经是这样了,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究竟是谁批准的这一切?我的老天啊,这是奥运会,可不是什么吸大麻的迪厅。   还有一个体育迷说:他们在田径赛事举行时依然放音乐,实在令我感到震惊,我觉得他们现在最好就停止。沙滩排球放音乐可理解,因为这是一个有点特别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和排球有关,也和音乐有关,这可以接受,但别的项目   不仅仅在伦敦碗,其他场地也多少有同样的问题。像孙杨的1500米自疑似抢跳,就是因为场馆内没有保持绝对的肃静。有一个去过14个场馆的体育迷说,其余一切都好,从交通、观众到场上的戏剧化,但组织者似乎把基调彻底搞混了。我不是一个喜欢抱怨的观众,我在看台上和大家一起呐喊和助威,但伦敦奥组委把奥运会搞成了某种周五晚高中橄榄球比赛。能不能有人告诉奥组委一下,在有运动员在跑步或跳高时放音乐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太可怕了。   我这两天先后去过乒乓球馆、体操馆等场馆,每一次也是震耳欲聋的赛前音乐和大声喧哗的现场主持,确实感到很难接受。有一个体育迷几天前在推特上发飙了:我今儿在乒乓球馆,又一个被能够撕裂耳朵的音乐毁掉的项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看在上帝的份上,为何不信任体育运动本身就能足够吸引粉丝?   伦敦奥运,几乎从一开始就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还记得被英国人自家广泛叫好追捧的开幕式吗?音乐就是丹尼博伊尔导演成功的一个重要元素,麦卡特尼爵士最后的《嗨裘德》被认为是绝佳尾声,而开幕式的唱片销售也是一片长红,伴随着运动员入场式的化学兄弟的一曲Galvanize,销量暴增了1708%!另外一首麦克奥德菲尔德的TubularBells仅一个周末销量就增加了1070%!   音乐,本来就是英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种东西。他们出过披头士,出过绿洲,出过滚石等很多摇滚和通俗乐队,是现代西方音乐的重镇。而《妈妈咪呀》、《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猫》等西区的音乐剧,也是长演不衰,成为了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英国人希望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全世界来看奥 运的体育迷分享,确实有其道理。这也是奥运的迷人之处:来到异国他乡,感受不同而多样的文化。   在体育赛场放音乐,本身也不是伦敦的创举。正如一些媒体指出的,在田径钻石联赛上,也有非常响亮的音乐。还有一些运动员曾经表示,赛场上的音乐有助于他们鼓起士气继续奔跑,尤其是在长跑项目中。7月份水晶宫的钻石联赛上,美国跳高运动员昌特洛就很喜欢现场播放的音乐。   国际篮联秘书长鲍曼就表示:个人来说我也许会觉得这音乐有点响,但这只是个人看法。观众很喜欢这些音乐,这也没有让球员或运动员受到影响,他们依然在继续认真比赛。看到这么多的观众参与这届奥运会,是非常美妙的,我认为放音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观众都喜欢唱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