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讲座材料.docVIP

预防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讲座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讲座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5月25日,也是525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青岛市四方区16岁的男生小黄,因为上课时与女同桌扔纸条起了矛盾,放学后被女同桌约来的几名男生拖到学校外暴打一顿,并被连捅4刀; 即墨市七八名女孩对一名同校女生狂扇耳光3分钟; 此类中学生群殴事件并非青岛市所独有,全国省市或多或少都存在校园暴力。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级中学,几十名初中学生,在距离学校仅200米远的一家书店前,手持铁棍、刀具群殴。此次群殴事件中,初三学生韩强(化名)被另一名初二学生用刀捅至靠近心脏的要害部位,经抢救无效死亡; 江苏省南京市南湖路上,两名中学生为争夺女友,共纠集27名中学生火拼。他们手持棍棒,“个个都很凶猛”,从一小巷中辗转打到南湖路大街上,幸有路人及时报警,双方在110赶到后各自领人逃散,混战中数人受伤; 在众多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学生自身方面,由于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学生大多是由本街道各个小学升上来的,也有少量外地转进来的学生,人数上百,形形色色,所以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学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同学也都是陌生的,在原学校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性也不同,行为观念相差比较大,所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祸从口出,有些学生语言不文明, 脏话随口而出,容易被人误解,产生矛盾,结果同学双方争吵,恶语相向,矛盾进一步激化,发生打架事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人员参与的群体斗殴这样的恶性事件。 二、结交一些辍学的同学和社会不良人员,近墨者黑。比如有网瘾的、抽烟的、打牌赌博等等而引发的学生矛盾事件。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特别是一些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械斗,腐蚀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经不起诱惑,不自觉地模仿,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致使校园暴力频频上演。 因为男女生不正常交往,争风吃醋而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是由于男女生交往过度,关系不正常而导致的,所以我们男女生之间一定要正常的交往,正确的交往。 四、家庭因素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能否让学生健 康的成长,起的作用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得 非常有道理。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生总爱用暴力解决问题,他的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 较偏激,所以导致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摇篮。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成长 环境,而一颗健康成长的心灵会在家庭环境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反之则不然。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健康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很多问题可以从父母、家庭里找到原因。 许多家长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的是在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不少家庭的父母因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对其溺爱、娇惯,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较严重的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发泄自身的愤怒。家庭暴力、父母离异,忽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满脑子闪现的都是打架斗殴、强者为王的画面,一旦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便会发泄出来,打架斗殴也就在所难免了。 五、“哥们”关系,所谓的讲团结,讲义气而引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打群架就是因为同学互相帮忙、好朋友帮助调节问题, 结果越调越乱,发生打群架事件。 六、学生心理年龄的原因,我不否认学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学校、社会对校园暴力都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但我也不能说,学生自身对校园暴力的产生没有一点儿责任。事实上,绝大多数施暴者本人就是学生。在每一届学生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性格缺陷问题。首先,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看,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之面临考试、升学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敢冒险,处理问题也常常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学生性格偏执、过激,遇事不冷静,钻牛角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间矛盾或语言摩擦,也会使其难以承受或丧失控制力,就会演化成极端的暴力倾向,催生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