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总课题 第五单元 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课题 《爱莲说 》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爱莲的原因。 2.品读课文,理解“莲、牡丹、菊”的形象,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 3.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丰富文化积累,感受君子的情怀。 教学 重点 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丰富文化积累,感受君子的情怀。 教学 难点 理解“莲”的君子形象,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 方法 诵读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一 教师导入 南朝刘勰曾说:“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莲花,在中华民族观念中,素有“花中之圣”、“君子之花”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它咏赞,抒情寄志。如《诗经》有“灼灼芙集”之赞美;《离骚》有“集芙蓉以为裳”之高洁追求;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佳句。然而.独独周敦颐的《爱莲说》却以莲花作为人格写照,更是干古绝唱.赞美了莲花亭亭玉立的绰约风姿和“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名文。 二 三 四 小结拓展仿写 品析课文 1\读文:个别读,范读,齐读。 2\问题探究:作者为何爱莲 呢? 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呢?请结合具体字词来分析。 两个“独”字写出了作者与陶渊明不流于世俗的独特追求,有着惺惺相惜之感,也折射出内心的孤独感。这里,作者似乎把陶渊明当作了自己的知音。? 前面三种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最后这三句则把莲花前提,与菊花放在一起。显然,这与上文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作者打破时空顺序是觉得自己与陶渊明有相似的地方,即清高、不同流合污、正直,便心生惺惺相惜之感。同时把世人追逐的牡丹放在后面起衬托作用。?   其次,这三句选择了感叹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等不同表达句式,结合不同的语气词,含蓄地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把句式、语气词和表述的内容相结合,反复揣摩,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情感端倪。对于菊花之爱,固然可喜但并不可取,流露出惋惜之情;对于莲花之爱,反问之中透出一种自赏自得的清高,有境界更高之意;对于牡丹之爱,则是一种无奈、鄙视,甚至是对这种世风的担忧,担忧中也隐含了改变世风的些许期待。可见,在周敦颐看来,像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的人,似知音又非真知音。?   此外,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最后也表明了作者流露情感的重心所在,而这正是体现作者君子的责任与担当的地方。为何爱莲 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君子既有着德行修养方面的要求,又有着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要求。“中国古代文人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有着‘出世’和‘入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出仕’和‘入仕’两条道路。‘出世’者往往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而‘入世’者则是努力为官,治理天下,施展自己的抱负。” 《宋史·周敦颐传》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 (周敦颐)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黯吏恶少,惴惴焉小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卜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扑惑于潜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扑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熙宁初,知郴州。用扑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冤泽物为己任,刑部不惮劳苦虽痒病险远,亦缓视徐按。” 这段文字记载了周敦颐四件事,一是传播自己的学识,为知州李初平讲学;二是调任南昌知县,让百姓欢欣,黯吏害怕;三是以自己的正直泰然,让虔州知州赵扑消除成见;四是亲劳勤政,泽及万民。这四件事,充分表现了一个馨香、清廉、正直、通达、洁净的君子形象。这也他所认为的君子应当有的社会担当。 明确:脱俗的君子之德 入世的君子情怀他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作为生命永远的崇高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这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绝不沉沦绝不逃避的文人,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希望大家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中国古代,对高山流水、花草虫鱼等自然美的欣赏主要表现为比德观,即是把自然物看作人的情感和精神的象征,用花、草等某种自然物来比拟人的品德、情操、抱负,开创比德观的是孔子以玉比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审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