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高三语文备考网络文化一阅读材料要点.doc

2017年高三语文备考网络文化一阅读材料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三语文备考网络文化一阅读材料要点

网络文化 哄客是互联网新兴词汇,由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在2005年提出,现被广泛使用。其主要特征是:1、就单个事件展开大规模和群体性的话语表达;2、通常以匿名的和变换注册名(马甲)的方式上网;3、具有浓厚的集体主义道德(民族、区域、家庭)维护意识;4、大多数帖子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暴力指数较高。广义的哄客,泛指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的网民,朱大可分为赞客、笑客和骂客三类;狭义的哄客,则仅指在互联网上起哄、攻击和制造事端的网民。 2005年被认为是哄客元年,在该年,首次出现了“芙蓉姐姐现象”,这是被哄客一手制造的丑角型偶像。在2006年,哄客进一步显示了“道德民兵”(朱大可语)的特点,先后制造了围剿章子怡、追踪虐猫者、追踪“铜须”和追踪色情外教等重大事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反响。 网络哄客文化 在百度“魔兽世界”贴吧上,一则发于7月16日的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今天继续火爆,其点击已经超过一千多万人次,回帖超过三十多万条。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帖子居然是空的,只有“RT”(即“如题”的拼音缩写)字样。 对此现象,北京学者吴祚来在今天的新京报上撰文《集体潜意识造就贾君鹏式网络奇观》认为,对于中国青少年甚至每一个中国人,“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具有无限大的语境空间,每一个人都会感同身受,都可能会想象出一个与自己相关的情境。”笔者则认为,一个空帖子之所以引来如此庞大数量的浏览,绝非“感同身受”能够简单概括的。以往类似于“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多的是,它顶多获得几十万的点击,为什么偏偏这个空帖子超过了一千多万人次?因为网络哄客正在崛起。哄客们一定好奇:这年头,还有谁喊叫着“回家吃饭”呢?所以,在“贾君鹏家族”的虚拟下,大家一起跟着起哄。 吴祚来还认为,“过去的文化时代是由北斗星来指引的,极个别的星辰被众星相拱,而网络时代,一个网民唱出一个简单的发声,可能会激起网络空间的巨大回应,所以,贾君鹏回家事件,不是一个小事件,而是网络文化生态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笔者则认为,中国文化的虚无化和挫败感,使得任何人都处于文化饥渴或精神荒芜之中,以致迫使我们最终放弃了文化诉求,九九归一于文化上的空洞。在没有文化的年代,我们剩下的只有几声原始的吆喝。大家一起吆喝,就是起哄了。通过起哄,个别敏感的人也能得到一声叹息和几滴眼泪。而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起哄而起哄罢了。 实际上,网络哄客的崛起,正是中国传统的看客文化的延续。看客文化是鲁迅的发现。鲁迅对看客的关注缘于1906年在仙台求学时那次“幻灯事件”。在幻灯片上,他看到了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军队杀害的同胞和麻木的看客们:“几个时事的片子……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间谍,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鲁迅对看客文化深恶痛绝:“暴君的臣民,只愿保证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慰。”他知道,生活在下层的群众,他们长期受着封建制度和世俗观念的禁锢和奴役,只要有口饭吃,能够活下去,就会甘心做一辈子的奴隶,并且还会很开心,就不会起来造反,就不会成为“革命的追随者”。鲁迅为了看客这一艺术群体,还专门写了《示众》这篇小说。钱理群在分析这篇小说时说:“小说中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而形成一个‘看\被看’的模式。”进而说这是“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 由传统社会的看客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哄客,都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奇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有时候是会产生大量的文化垃圾和泡沫的。它告诉我们:网络言论在改良社会方面,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始终是有限的。真正激发社会良知的,决不会是什么看客和哄客。不过,虚无主义的哄客文化,比起麻木不仁的看客文化,尽管前者是一种宣泄,后者是一种残酷,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进步。网络哄客的嘶喊至少在提醒我们,他们在文化上的饥渴难耐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的地步。 哄客心理的人性之恶 最近,一系列的公共丑角热点事件经过网络的传播、放大、发酵,不仅是网络文化的焦点话题,还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津津谈资。针对一些社会问题中的丑角或者问题本身进行穷追猛打,使之在舆论的总攻中顷刻倒塌,无疑是一种民主进步。但是被发酵的舆论极易成为多数暴政的洪流,也极易成为深层社会压抑的情绪转嫁,如果没有一定的程序渠道则很难达到真正的社会正义。缺少了理性和爱心的舆论民主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在情绪的支持下会成为运动治国的翻版,或者至多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发泄。 本来,在我们文化的深处有着鲁迅深恶痛绝的看客心理,中国人善于欺软怕硬,以欣赏失败者的痛苦取乐。柏扬先生也发现了这种势力文化的博大精深,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未能改变文化遗传。网络时代的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