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要点

2006 年 7 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 2006 第 13 卷第 4 期 Journal o f Shanghai U niver sity (So cial Sciences) V ol.13 N o .4 21 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① 鲁 晓 鹏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戴维斯分校 比较文学系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CA95616) 摘要:通过考察 21 世纪初期几类中文电影的方言使用情况。 其中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中国概念、不同的文化想象和身份建构, 代表了不同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多方言现象反映了在当代中文电影中存在多种文化身份和主体性。 鉴于此, 使用“ 汉语电影” 概念来描述当代中文电影将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汉语电影;方言;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6)04-0013-06 本文是对 21 世纪初期中文电影(Chinese -lang uage cinema)中的方言运用的历史研究。 我简要地考察了下列几部电影:台湾记录片《跳舞时代》(2003 年), 该片在 20 世纪早期台湾流行歌曲中的福建/台湾方言基础之上建立了一种本土现代性概念;贾樟柯导演、大陆艺术电影《世界》(2004 年)。 贾樟柯的影片都是在汾阳、大同等山西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种方言电影美学 ;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2003年)和《天下无贼》(2004 年), 影片中的几个主角都操一口地方方言 ;张艺谋的泛中文电影《英雄》(2002 年)和《十面埋伏》(2004 年), 这两部电影都使用了一些来自大中华地区的、讲普通话的明星。 在这些电影中 , 作为民族国家的中国和作为种族区分的中国性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这些电影诉诸不同的观众 , 体现不同的中国概念。 是否运用或不运用本土和地方方言, 这是电影文化想像———台湾的本土认同、大陆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或者历史 -文化中国———的重要标志。 总之 , 本文详细图解了当代中文电影生产中的方言样式 , 它们在地方、民族、亚民族、超民族和全球等几个层面关涉到当代中文电影的身份建构。 《跳舞时代》和台湾现代性 2003 年 , 台湾公共电视台制作和播放了一部关于 1930 年代台语流行歌曲的繁荣的记录片 :《跳舞时代》。 影片的题目来自 1933 年陈君玉所作的一首流行歌曲。 影片记录了古伦美亚唱片公司的兴盛和衰落, 该公司制作台语歌曲、采访其歌手和职员、并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台湾的现代化。 记录片由一位女性用台语(福建南部方言 , 或者说闽南话)解说。她断言 , 在 1895 年-1945 年 , 尽管台湾民众失去了政治权利 , 台湾社会却得以迅速现代化。 岛上的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 铁路、电、自来水、卫生、学校均成为现实, 单车、眼镜、手表、照相机、收音机以及录音机等现代生活项目和象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人们收听 收稿日期:2006-05-10 作者简介:鲁晓鹏(1962- ), 男,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现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教授, 主要研究文学、文化和中国电影。 ① 原文为“ sinophone sinema” , 本文译为“ 汉语电影” , 以区别于“华语电影”(“ Chinese cinema”)一词。“ sinophone” 可以理解为“ 以汉语(或者说中文、华语)为母语者” , 譬如“ A ng lo pho ne” 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尤其是在多语言国家中);“ F ranco-phone” 指操法语者、讲法语的(当地)人(尤其在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国度里的)。 在作者看来, “ sino pho ne sinema” 和“ Chi-nese cinema” 在内涵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 尽管在本文中他并没有详细阐明。 ———译者注 — 13 — 或者跟着唱《阮是文明女》等台语歌曲的时候 , 其意识即经历了一次现代转换。 记录片由此评估了 20 世纪初文明、现代化和自由的价值。 在这种对已逝的流行文化盛行的黄金时代的怀旧中, 台湾和纽约、东京以及上海等世界上的其他大城市出现在同一层面上。时代的脉搏是狐步舞和华尔兹 , 现代都市人的消遣是下跳舞场、泡咖啡馆。 摄影成为台湾现代性的一个象征。古伦美亚唱片公司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是制作台语歌曲 , 或者将日语和中文歌曲翻译、改写成台语歌曲。 语言是赢得台湾当地居民之心的重要决定因素。 台湾政治家迅速作出反应 , 利用这部电影来促进其政治议程。 但是记录片本身与此有差异。 尽管它突出了由日本输入的现代观念和发明的重要性, 影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