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畔的《祠》.doc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畔的《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畔的《祠》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畔的“祠” 大明湖的历史画卷内容丰富,这从它祠中能就得到充分感悟。   凡是祠堂都有历史故事,大明湖畔的祠也不例外,且似乎故事更多些。 曾公祠与张公祠   位于大明湖北岸的南丰祠亦名曾公祠,是为纪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曾巩所修建。   曾巩(1019~1083),江西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嘉佑二年进士,熙宁四年六月(1072)至熙宁六年六月曾任齐州(济南)知州。曾巩的文学素养极高,诗文俱佳,是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史》本传对曾巩的评价是:“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王安石当年更是在曾巩还不为世人所知所识,甚至遭到贬损时就曾断言:“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携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吾谓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尤为班与扬。”曾巩日后的盛名,果然证实了王安石的先见之明。   曾巩颇有文人情怀,但却不谙官场,故而仕途坎坷。他与王安石是好友,但在王安石的变法面前却茫然不知所措,由于政见分歧,他便选择了逃避。其后,在长达十二年的外放生涯中,先后转徙越、齐、襄、洪、福、明、亳七州,济南就是他其中的转徙之地。   曾公祠的始建年代无考,清道光九年(1829),由与曾巩同为江西南丰人的历城知县汤世培重建,并由时任山东布政使刘斯湄撰写碑记。“经升任历城县知县、现任武定府知府汤世培,因文定公(曾巩谥号)旧有专祠倾废已久,追念桑梓,捐廉建设,于晏公台旁建屋三楹,立位供奉,并以文定公旧时治绩,实系保本安民,能御大灾大患,未便湮没,详请具题专祠致祭,以德彰化。”   曾巩执齐州知州时间并不长,也就有20多个月。这期间,他励精图治,抑制官僚豪商,严惩恶霸歹人,千方百计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尤其是为了治理水患,在疏浚河道的同时,他还修建了北水门,筑建了百花堤。由于他倡行吏治清明,关心民众疾苦,且为济南人民消除水患,造福久远,故而深得济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宋神宗六年(1073)六月,曾巩调任襄州。消息传出后,齐州百姓不愿意让他离去,关闭了城门,拉起了吊桥。可是,由于皇命不可违,曾巩还是在夜间悄然出城别去。   曾巩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修建了包括趵突泉畔的泺源、历山二堂在内的多处亭台楼阁。作为文坛大家,他在掌管济南期间,还写下了许多诗词散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齐州二堂记》和《西湖纳凉》。其中,《齐州二堂记》对历山、泺水进行了较为周详的考证,确认了济南之历山即舜耕之历山,行文自然朴实,叙事论述有理有据,体现了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当属济南历史文化中相当重要的篇章。   往昔的曾公祠在上个世纪50年代坍塌,在其重修过程中,合并了附近的晏公台和张(曜)公祠,并将张公祠的原建筑改为曾公祠的祠堂,整个院落也随之改称为南丰祠。   张曜是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能臣干吏。光绪十二年(1886),张曜调升为山东巡抚,并最终卒于任所。张曜在任职山东巡抚期间,逢山东各地遭受严重水旱灾害。为此,他一面积极组织救灾,一面拿出自己的俸金,并动员其他官员也捐俸助赈,黄河决口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抢修堤防,深受民众爱戴。张曜积极施行植树造林,在黄河大坝和泺口到城里的道路两旁,遍植柳树,形成了柳树风景带,因而,这些柳树被人们称之为“张公柳”。张曜死后,济南民众感念其恩德,尊他为黄河“大王”并在大明湖畔为他修建了祠堂。如今的曾公祠堂其实就是昔日张公祠的祠堂。 铁公祠与佛公祠   铁公祠位于大明湖北岸中间偏西位置,院落宽阔,内有假山池塘,四周曲廊相围,亭榭参差,花木扶疏。由于是穿院式庭院,所以人们到大明湖游览,不经意间便能走进铁公祠院内。   铁公祠修建于明朝,是为了纪念忠于职守的铁铉而修建。   铁铉(1366-1402),明河南邓州(今邓县)人,字鼎石,元色目人后裔,祖籍波斯(今伊朗),其先祖在蒙古军队征战时,迁至中原地区。   铁铉熟通经史,性情刚决,洪武年间,以太学生授礼科给事中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处事明断、办案公允,且颇有政绩,因而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朱元璋所特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此时,藩王势力日渐强盛,其中燕王朱棣的势力最为强大。为了巩固帝位,建文帝朱允炆便施行削藩政策。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借口,从北平起兵南下,发动了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次年四月,朱棣兵临济南城下。在两军相持期间,铁铉屡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燕王愤甚,计无所出”,遂于九月四日撤围北去。建文四年(1402),燕军再度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至徐州向南直进,并最终攻占金陵,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自立为帝。夺取帝位后的朱棣,回兵北上复攻济南,铁铉城陷被俘。被槛到南京的铁铉,见到朱棣立而不跪,骂不绝口,最后受刑而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