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线系统常见故障和其定位技术
布线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定位技术
在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布线系统性能的验收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的测试我们通常称为认证测试,即依照相应的标准对被测链路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进行检测。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链路中存在的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包括接线图(Wire Map)错误、电缆长度(Length)问题、衰减(Attenuation)过大、近端串扰(NEXT)过高、回波损耗(Return Loss)过高等。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通过验收,需要及时确定和解决故障,从而对故障的定位技术以及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介绍两种先进的故障定位技术: HDTDR (High Definition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高精度的时域反射技术,主要针对有阻抗变化的故障进行精确的定位。该技术通过在被测线对中发送测试信号,同时监测信号在该线对的反射相位和强度来确定故障的类型,通过信号发生反射的时间和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速度可以精确地报告故障的具体位置。HDTDX(High DefinitionTime Domain Crosstalk)高精度的时域串扰分析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导致串扰的故障进行精确的定位。以往对近端串扰的测试仅能提供串扰发生的频域结果,即只能知道串扰发生在那个频点(MHz),并不能报告串扰发生的物理位置,这样的结果远远不能满足现场解决串扰故障的需求。而HDTDX技术是通过在一个线对上发送测试信号,同时在时域上对相邻线对测试串扰信号。由于是在时域进行测试,因此根据串扰发生的时间以及信号的传输速度可以精确地定位串扰发生的物理位置。这是目前唯一能够对近端串扰进行精确定位并且不存在测试死区的技术。 针对现场测试中常见的故障,结合上面的测试技术,下面介绍两种常见故障的定位方法。 1. 线图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错误类型:反接、错对、串绕。对于前两种错误,一般的测试设备都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测试技术也非常简单,而串绕却是很难发现的。由于串绕破坏了线对的双绞因而造成了线对之间的串扰过大,这种错误会造成网络性能的下降或设备的死锁。然而一般的电缆验证测试设备是无法发现串绕位置的。利用具有HDTDX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发现这类错误,它可以准确地报告串绕电缆的起点和终点(即使串绕存在于链路中的某一部分)。2. 电缆接线图及长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错误类型:开路、短路、超长。开路、短路在故障点都会有很大的阻抗变化,对这类故障可以利用HDTDR技术来进行定位。故障点会对测试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射,并且不同的故障类型的阻抗变化是不同的,因此测试设备可以通过测试信号相位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反射时延来判断故障类型和距离。当然,定位的准确与否还受设备设定的信号在该链路中的额定传输速率(NVP)值的影响。超长链路发现的原理是相同的。
当电缆在两个终端有多余的电缆时,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
电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的距离不应超过2厘米。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
在接头处,电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中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电缆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电缆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
在电缆接线施工时,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9公斤左右。请和电缆的供应商确认其拉力。过大的拉力会破坏电缆对绞的匀称性。?
众所周知, 采用屏蔽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有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这里的抗干扰性能应该包括两部分,即系统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系统本身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后一项内容而言,欧洲议会通过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EMC规范;而对于前一项内容,目前没有定量的标准规定在外部电场强度达到多少 V/M 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屏蔽。虽然从理论上讲,在线缆和连接硬件外层包上一层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层可以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电磁波(这也就是在目前大多数屏蔽系统所采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的有效程度到底如何呢?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对于屏蔽系统而言, 单单有了一层金属屏蔽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将该屏蔽层完全良好地接地,这样才能把干扰电流有效地导入大地。然而,实际施工时,屏蔽系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由于屏蔽系统对接地的苛刻要求,极容易在接地时造成接地不良,比如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等。这样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便会产生电势差,进而产生金属屏蔽层上的电流,造成屏蔽层不连续,破坏其完整性。这时,屏蔽层本身已经成为最大的一个干扰源,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的双绞线。屏蔽线在高频传输时,需要两端接地,更有可能在屏蔽层上产生电势差。由此可见,屏蔽系统本身的要求,恰恰构成其性能保证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安装时的拉力亦很有可能导致屏蔽层的破裂和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