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报告〕.doc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金属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试样制备,断口测量及数据处理的关键要点。 掌握金属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本实验按照国家标准GB4161-84规定进行。 断裂韧度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一种量度,在线弹性断裂力学中,材料发生脆性断裂的判据为:K1≤K1C,式中K1为应力场强度因子,它表征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强度,其大小决定于构件的几何条件、外加载荷的大小、分布等。K1C是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中Ⅰ型裂纹产生失稳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即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裂纹稳定扩展时,K1和外力P、裂纹长度a、试件尺寸有关;当P和a达到Pc和ac时,裂纹开始失稳扩展。此时材料处于临界状态,即K1=K1C。K1C与外力、试件类型及尺寸无关(但与工作温度和变形速率有关)。 应力场强度因子K1表达式 三点弯曲试样: K1=(PS/BW3/2)f(a/W) 式中:S为试件跨度,B为试件厚度,W为试件高度,a为试件裂纹长度。试件B、W和S的比例为:B:W:S=1:2:8,见图2-1所示: 图2-1三点弯曲试件图 修正系数f(a/W)为a/W的函数,可以查表2-1,a/W在0.45-0.55之间。 试样尺寸要求及试样制备 平面应变条件对厚度的要求: 当试件的厚度足够时,在厚度方向上的平面应力层所占比重很小,裂纹顶端的广大区域处于平面应变状态。这时整个试样近似地均处在平面应变条件下,从而才能测得一稳定的K1C值。对试件厚度要求推荐为: B≥2.5(K1C/σs) a/w f(a/w) a/w f(a/w) 0.450 2.29 0.505 2.70 0.455 2.32 0.510 2.75 0.460 2.35 0.515 2.79 0.465 2.39 0.520 2.84 0.470 2.43 0.525 2.89 0.475 2.46 0.530 2.94 0.480 2.50 0.535 2.99 0.485 2.54 0.540 3.04 0.490 2.58 0.545 3.09 0.495 2.62 0.550 3.14 0.500 2.66 表2-1弯曲试样的f(a/w)≥50ry≈2.5(K1C/σs)2 韧带尺寸的要求: 韧带尺寸也称韧带宽度(W-a),对应力强度因子K的数值有很大影响,如韧带宽度过小,背表面对裂纹塑性变形将失去约束作用,在加载过程中试样整个韧带屈服,裂纹试样不再近似地认为弹性体,这时线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也就不适用。因此,试件的韧带尺寸必须满足小范围屈服条件,保证试样背面对裂纹顶端的塑性变形有足够的约束作用,要求的韧带宽度: (W-a)≥2.5(K1C/σs)2 (三) 临界载荷的确定 1、P-V曲线的三种类型及其临界载荷 在通常的K1C测试中,所得到的载荷P对切口张开位移V的记录曲线,大致可分为三类。如图2-2所示,临界载荷要根据不同类的曲线按一定的条件来确定,这样所确定的叫做临界载荷条件值PQ。 (1) 用厚度足够大的试件进行试验时,往往测得到的是第Ⅲ类曲线。这时除表面层极小部分外,均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在加载过程中,裂纹前段并无扩展,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试件发生骤然的脆性断裂,断口绝大部分是平断口,这时最大载荷就可作为PQ。 (2) 当用厚度稍小的试件进行实验时,则可得到第Ⅱ类曲线,此类曲线有一个明显的“迸发”平台。这是由于加载过程中试件中心层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先行扩展,而表面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尚不能扩展,因而中心层的裂纹扩展很快地被表面层拖住的缘故。这种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在达到“迸发”载荷时,往往可以听到清楚的“爆声”。这时“迸发”载荷等于PQ。 图2-2 三种典型的P-V曲线 (3) 当采用厚度为最小限度地试样进行试验时,所得到的往往属于第Ⅰ类曲线。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按最大载荷来计算断裂韧度。因为在低于最大载荷时,试样裂纹已经在逐步扩展,只是由于裂纹前缘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的部分相对稍少一些,所以裂纹最初的“迸发”性扩展量很小,不易被察觉,对于这样的试件。只能采用一定的工程假设,从P-V曲线上来确定所谓“条件值”。这和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用0.2%偏离初始切线的规定来定义屈服强度σ0.2是相似的。 (四) 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确定了PQ后,便可按载荷PQ算出σc,或算出相应的K值,记为KQ,称为“条件断裂韧度”。如果B和a均大于2.5(KQ/σS)2,并满足Pmax/P5≤1.1条件,则KQ 图2-3 三点弯曲试样试验装置示意图 3、标定夹式引伸计; 4、开动拉伸机,缓慢匀速加载,直至试样明显开裂,停机。曲线上记录下载荷和刀口张开位移之间的曲线; 5、取下夹式引伸计,开动引伸机,将试样压断,停机取下试样; 6、记录试验温度和断口外貌。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