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docVIP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doc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周永建 卢辉山, 叶琴, 官国先, 黄昌明, 王川 【摘要】 目的 研究Ⅰ~Ⅱ期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 治疗 提供依据,以期降低肝转移率, 提高早期直肠癌的术后生存率。 方法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并异时性肝转移病例92例,建立数据库。选择TMN分期、组织类型、癌胚抗原、血管侵袭、手术方式、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等临床病理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筛选出肝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建立预警模型。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有:血管侵袭、组织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肠壁内浸润深度、TMN分期、肠腔内浸润范围、术后辅助治疗、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微血管密度、组织学分级;而性别、年龄、癌胚抗原、手术方式则与肝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类型、血管侵袭、肠壁内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治疗、微血管密度、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是影响肝转移的独立因素。 结论 早期直肠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高度恶性潜能、T4分期、微血管密度升高、有血管侵袭者或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者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应予严密随访,进行个体化辅助治疗,以降低肝转移发生率。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回归分析 结直肠异时性肝转移指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切除术后gt;6月出现肝脏转移者,是早期直肠癌术后失败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影响直肠癌肝转移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降低肝转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1996-2005年原发性Ⅰ~Ⅱ期直肠癌术后患者380例,男性52例(66.5%),女性40例(33.5%),男女比例1.3∶1;年龄中位数56岁(21~78岁);其中92例出现肝转移,直肠中下段癌55例(59.8%),上段癌37例(40.2%)。92例中,75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17例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Kaplan-MEier 计算 肝脏转移率为27.2%;仅左肝转移者25例(27.2%),仅右肝转移者33例(35.9%),左右肝均转移者34例(37.0%),同时有全身多处转移11例(12.0%)。26例(28.3%)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66例(71.7%)行低位前切除术,其中44例(47.8%)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18例(19.6%)、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4例(14.6%),低分化未分化癌31例(33.7%),黏液腺癌20例(21.7%),印戒细胞癌9例(9.8%);PTMN分期:Ⅰ期15例(16.3%)Ⅱ期45例(83.7%)。   本实验得到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与患者签署了临床实验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行原发性直肠癌根治术、病理确诊为Ⅰ~Ⅱ期;标本所取的淋巴结数≥13个;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诊断肝转移者须有病理或典型的影像诊断;原发病灶切除术后gt;6月出现肝脏转移;随访期至少4年;ECOG评分0~2。(2)剔除标准:术后lt;28 d死亡者;随访期间死于其他原因者;伴有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第二种恶性肿瘤、多源发结直肠癌、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病理组织学标准:采用UICC结直肠癌PTMN分期系统、组织学分级 [1-2];VD)。每一患者随机选取肿瘤中心不同部位(避开坏死组织)的3块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检查,采用微波修复二步法。石蜡组织标本取自我院病理科。   1.2.2 结果判断 (1)MVD:采用CD105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凡染成棕色的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凡管腔直径gt;8个红细胞,带有较厚肌层的血管均不计数。先用低倍显微镜(×40倍) 扫视整个切片,寻找高血管密度区,然后在高倍镜下(×200倍)计数5个最高血管密度区域的血管条数,取平均值为该肿瘤切片的微血管条数,3块组织的血管条数平均值为该患者MVD。以全组病例所测得的MVD的平均数+2标准差作为域值,将MVD分为高、低两组[4]。(2)血管侵袭诊断标准:CD105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线性排列所围成管腔中发现癌细胞[5]。(3)直肠系膜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凡在距离手术切缘≤1 mm的直肠系膜内观察到癌灶,即判为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margin involvement,CMI)[6]。为判断评阅者观察结果的差异程度,先随机选取30例患者,由两位研究人员双盲阅片、测量、评分,结果MVD、BVI、CMI完全符合率分别为97.8%,97.8%,96.7%。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13.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