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讲述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2.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1. 背景
2派别代表:
3. 历史意义: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思想 2. 孟子思想 3. 荀子思想
三、道家和老子
老子思想
四、法家韩非子思想:
【重难点突破】
阅读分析材料孔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告子上》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1)材料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
(2)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探究】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课堂达标】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1.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及评价。
2. 理解为什么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难点:对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理解。
【自主学习】
1. 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作用:
(2)积极有为
①原因:
②目的: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特点:
(2)内容
(3)结果
3. 儒学成为正统
【探究活动】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精讲释疑】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
2.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课堂达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该思想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这种思想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有何影响?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自主学习】
1. 汉武帝以后是如何出现三教合一局面的?
2. 程朱理学
(1) “二程” 主张
(2)朱熹的观点
(3)影响
3. 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的思想
(2)王阳明的思想
(3)影响
【重难点突破】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活动】
结合学思之窗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说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课堂达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学目标】
掌握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