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docVIP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doc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作者:贺玉双 陈亚梅 张春霞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产生的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临床500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去除高危因素,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 医院 感染有重大意义。.L.编辑。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因素 分析 防范 随着医学 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和危重病人的 治疗 中,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而随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也时有发生,已成为临床较严重的并发症。不同程度的感染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程,甚至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为探索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我院对5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8年8月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术500例,其中恶性肿瘤病人472例、结脑8例、重症肺结核10例。其中男316例,女184例。年龄20~78岁,平均(49.5±8.6)岁。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化疗352例,用于全肠道外营养(TPN)126例,其他12例。导管留置时间:5~66天, 其中≤5d 40例,6~10d 402例,10~66d 58例。 1.2 置管方法 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56例、颈外静脉置管39例、PICC置管5例。 CVC导管选用深圳益心达公司生产的16~20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常规置入11~13cm;PICC导管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5F单腔PICC导管,常规置入45~55cm。置管后常规行胸部透视,确定或调整导管尖端位置。 1.3 感染诊断标准 ①局部感染: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②全身感染:有感染征象发热、畏寒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 1.4 观察指标 观察感染指标为体温、血象(白细胞计数)、置管处和全身的变化以及中心和外周静脉血液的细菌培养结果,拔管后常规给予置管处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对导管感染病例按年龄、血象、免疫功能、伴随症状、导管位置、留置时间、静脉高营养应用与化疗周期等变量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导管感染情况 本组500例中,发生感染病例16例,导管留置时间最短7天,最长66天;CVC感染15例,PICC感染1例。其中5例导管尖端经细菌培养有病原菌感染,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寒颤和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其中2例血培养与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同一种微生物;3例伴有导管置管处及皮下隧道处红肿、硬结、触痛或少许渗出液等感染征象。其它11例表现为局部感染。 2.2 感染导管细菌培养情况 16例感染病历中经局部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共培养出24株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6.6%;真菌,占36.3%;假单胞菌属等占17.1%。 2.3 感染因素分析 (1)16例感染者中有15例为恶性肿瘤病人(10例反复化疗,5例术后TPN),1例为重症肺结核并结脑晚期。经免役组化测定,均属免疫功能低下,表明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呈负相关。(2)本组病例中有138例置管深度不够,导管尖端位于无名静脉相连接处,未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其中4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而其余362例导管尖端均达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只有1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表明导管尖端位置与感染发病率有关。(3)本组病例中有56例由于患者活动受限,选择在病室置管,其中5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全身感染,说明处置时无菌环境与感染发病率有关。(4)导管留置时间在10~66天的58例病历中有3例全身感染、4例局部感染,感染率相对于lt;10d者显著增加;说明留置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其中长时间使用TPN者更易发生感染。(5)本组病例中有121例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上体质瘦弱,其中8例发生了感染,说明年龄、体质与感染发病率有关。.L.编辑。 3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由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病理过程[1]。本组资料表明,导管相关感染与年龄、机体免疫功能、操作无菌环境、导管置入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化疗、高营养药物的频率密切相关。(1)、手术、长期化疗、高龄、病情危重等因素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感染。(2)、操作时或用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无菌环境差、未严格消毒程序导致人为性的导管感染。(3)、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刺激血管内壁血栓形成也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4)、由于中心静脉导管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