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西方哲学中的实践理论问题.docVIP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西方哲学中的实践理论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西方哲学中的实践理论问题.doc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西方哲学中的实践理论问题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西方哲学中的实践理论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历史目标是人的世界的文明进步及其持续发展。由此,本文从文化哲学视野提出重新理解文化的方法论问题。文章批判地考察西方哲学史上在实践理论取向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认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特征导致了它从实践范畴中演绎出了这样一种结果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的实践活动即与现实生活过程的分离与分裂。这是当代世界活动中全部文化危机问题的产生生根于实践理论中的根源。为此,进一步探索重新理解文化的方法论问题,必须从文化哲学视野真正走进马克思实践理论思想的真实内核。   [关键词]西方哲学;实践理论;人文关怀终极目的与现实的实践活动  .L.  李应龙(1952),男,湖北钟祥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柏林洪堡大学访问教授。(江西南昌330013)      进入全球化时代,为了人的世界的文明进步及其持续发展,重新理解文化作为从文化批判的视野提出的一个文化哲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学界关注的热点。原因在于,当代世界产生的各种危机,尤其是环境危机,其实质是文化危机问题,因为它已经直接裸露出了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的世界存在的意义如何可能这个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问题。然而,传统的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相互区别与分离的文化观念及其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它作为潜在性的生活意识和文化习惯仍然在顽强地渗透于当代世界的实践领域。正因此,从文化批判视野来考察源于西方哲学的实践理论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紧迫和重要。考察的目的是要在实践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上来寻求重新理解文化的正确途径。因此,本文的批判考察对象不包括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思想,只限于西方哲学史上在实践理论取向方面其他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基本观念和方法,以便我们在进一步探索重新理解文化的方法论问题时真正走向马克思实践理论思想的真实内核。   下面,我们就从文化本身的终极目的问题入手。   我们知道,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的世界存在的意义栖息的家园,它自身天然地就携带着人文关怀应有的终极目的的意义。从文化哲学视野来说,这里的关键是这一意义究竟源于何处?如果源于现实的实践活动,那么,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的实践活动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是源于作为世界本源的各种形而上学的观念,那么,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各种形而上学的分离和分裂。就后一种倾向来说,在西方哲学史上,其根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古希腊时期,雅典城的文化生活已经相当丰富。日趋行业化的社会分工、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分离、贵族阶层与贱民奴隶的对立,这三点成为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思想生成的社会基础。在古希腊社会生活基础上,把它当时文化活动的性质上升到哲学层面并形成系统的实践理论的,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人。实际上,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理论对于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的实践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清楚,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由此,以他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具体来说,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前提是把人类的行为活动明确地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创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并不是后来马克思所理解的生活的生产活动,而是一种以自身为目的,人们对于最高的善的实现活动,即明智的道德实践。所谓最高的善是神的目的,这是一种独断论的形而上学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人们对于最高的善的实现活动不与物接触,不会受到物的制约,因此,它是自由自足的活动,而所说的自足,最主要须归于思辨活动,即哲学思考活动。(1)与此对立,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创制活动则恰好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然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创制活动以外在的事物为目的,由于要与外物发生接触,人就要受到物的制约,被物役使,因此,在创制活动过程中,人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某种功利目的得以实现的手段,因而人也是不自由的。由此,实践作为人们对于最高的善的道德实现活动的,创制作为人们基于功利目的的生产制作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二者是各不相干的,而且是对立的,即所谓实践并不是创制,创制也不是实践。(2)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对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这种二元分离的界说,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种极其危险的后果:即,由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实践概念追求的是由最高的善表现出的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但这个终极目的与他的创制概念所指的生产活动和世俗活动又完全分离并对立,因而,他实际上取消了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与现实的生产活动的历史进程在人的生存价值取向上的内在的及其实践的一致性。这一点,成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活动与创制活动二元对立的要害。正因此,尽管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活动与创制活动的区分包含着他对于道德伦理活动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