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人为本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doc
以人为本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以人为本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教育培训
一、失地农民的生活.L.及再就业现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培根的话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每征一亩地,将造成1.4个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已超过4 00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2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国家统计局对近3 000家农户调查显示,耕地被征收前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2 765元,征收后下降了26元。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东部某省历年累计200余万的失地农村人口中,有30万人左右是失地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问题更为突出,西南某省20%的失地农户仅靠土地征用补偿金生活,25.6%的失地农户最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24.8%的失地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另据信访部门统计,去年全国受理土地信访案件中,大部分为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①多数失地农民面临着种粮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等生计问题。
农民土地被征用后就不可能再以种地为职业,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大多数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很低,在土地以外的其他工作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40岁以上的劳动力,尤为突出,虽然他们过去是农业生产的好手,但现在只能从事简单的看管、搬运等临时性工作。许多农户在全部或大部分耕地失去后,希望从事非农经营,然而由于过去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技能和经验,同时又由于农民投资理财的知识和能力较为有限,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难以为土地补偿费寻求有效的增值渠道。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教育培训是提高失地农民素质,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强大动力
教育培训能够提升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能力。从理论上讲,教育培训是对劳动力素质的开发,也即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提高经济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素质。就业则是劳动者参加社会合法劳动的过程,是劳动者进入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及其他生
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育培训创造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素质),而就业实现劳动力的价值(劳动能力)。劳动者素质将教育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就是素质、培训和就业的内在逻辑关系联结,实施素质就业离不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能够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并能提升其职业地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手工作业的工种由于不采用
机器作业,使用的劳动工具也比较简单,因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产品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同时,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出和国民收入,从而增加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并能进一步刺激投资的增长,增加社会的就业量。所以,教育培训对促进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更是如此。
近年来,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农民自觉接受教育培训意识薄弱,而且政府在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存在着多头管理;培训模式不合理;培训形式不科学;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力度不够强;组织分散,投入有限等一些问题,致使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三、加强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教育培训的献言
(一)树立以农民为本的观念,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依靠的主要群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首先应以农民为本。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的载体,说到底农民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受益者。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能以牺牲失地农民的利益为前提,否则最终的结果必将阻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宗旨,充分体现失地农民的利益和意志,保护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从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失地农民所想,急失地农民所急,办失地农民所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预防失地农民走向贫困的最好办法。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像关心城镇下岗职工那样关心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逐步清除各种不利于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和文化因素。从大的就业观念来看,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来源,赖以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