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经方医学辨证的实质与实施(青岛)教程方案.ppt

00.经方医学辨证的实质与实施(青岛)教程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人成无己则进一步明确六经为经络脏腑之总称。 《黄帝内经》 晋-皇甫谧 隋-巢元方 宋-朱肱 金-成无己 六经概念已开始为医家习用以指代仲景三阳三阴概念,且每将《内经》三阳三阴概念多种内涵赋予六经概念,以致形成后世六经与三阳三阴混称互代之局面,故有六经气化、六经形层、六经地面等诸说的出现。 近代伤寒大家恽铁樵先生曾感叹:“《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胡希恕先生深研经方,早在上一世纪60年代所做《伤寒论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中即明确提出“六经来自八纲”,《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解决了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方证” 论方证 什么是“方证”? 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 辨方证必须细玩熟记 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详见分论各章,于此从略。 * 方证相应---方证 方证即用方的证据、征象,是以主治方剂来命名的证。《伤寒论》有“桂枝证” “柴胡证”等名称,是以方名证的范例。 《伤寒论》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方证相应 这种以方名证的形成,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是经方发展的特点,也即构成《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的特点。后世学者将方与证之间的这种密切对应关系概括为方证相应、方证相关、方证相对、方证对应等。《伤寒论》第317条明确载有:“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因此用“方证相应”更能准确体现原著精神。 方证相应 方证相应具有鲜明的内涵: 首先是方为证立,《伤寒论》原文398条,随证出方者约260条。 其次是证以方名,方证是以方为名的证。 三是方随证转,方证相应的原则要求方药必须随证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加减,实现方证动态的相应。《伤寒论》明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经方的方证不是一成不变的。 方证发展的历程 单方方证 复方方证 六经统摄,方证相应 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思想发展的源流 神农时代:产生方证相应的思想; 仲景时期: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 唐代孙思邈首次提出了“方证”一词,“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 宋代朱肱将“方证”简称为“药证; 明清以来,方证相应为越来越多的医家研究与赞同: 喻嘉言指出“有是病即是有是药,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 柯琴“以方类证,以方名证,方不拘经”,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方证相应理论。 徐大椿将113方进一步归类于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12类,各类方证中,先出主方,随以论中用此方之证列于方后,以方类证,证从方治。 日本江户时期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力倡“方证相对”。 六类方证 ①用于发热、恶寒、身疼、脉浮等症的方证类,如桂枝汤方证、庥黄汤方证,这些方证病位在表,病性属热实阳,称为表阳证(太阳病); ②用于发热、汗出、口渴、大便难、脉数等症的方证类,如白虎汤方证、大承气汤方证等,这些方证病位在里,病性属热实阳,称为里阳证(阳明病); ③用于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眩等症的方证类,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方证等,这些方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属热实阳,称为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④用于恶寒、无热、脉微细、但欲寐等症的方证类,如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证类,这些方证病位在表,病性属寒虚阴,称为表阴证(少阴病); ⑤用于自利不渴、腹满而吐、食不下等症的方证类,如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方证,这些方证病位在里,病性属寒虚阴,称为里虚寒阴证(太阴病); ⑥用于消渴、气上撞心、饥而不欲食、四肢厥冷等症的方证类,如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方证,这些方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病性属寒虚阴,称为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与后世方书相比在于示人以规矩 经方的方证给人以规矩,是学好经方的关键,但绝非全部,还必须认识到,没有六经八纲的理论指导为前提,就不能真正的把握好方证。中医有许多方书,记载了数以万计的方剂及其适应证,但都比不上《伤寒杂病论》影响广泛、深远,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没有像《伤寒杂病论》那样完整的、富有科学性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经方医学是如何诊治疾病的 (精神实质与方法体系) 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 论辨证施治实质 * 《百年百名(经方传灯)再版》2013 论辨证施治实质 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