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一轮复习
学案【探究一】 当堂检测 * * * 复习检查: 1、分封制的特点? 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4、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表现? 5、三公的职责、关系? 6、郡县制的历史进步性? 7、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考纲扫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元 宋 隋唐 魏晋南北朝 东汉 西汉 秦朝 中枢权力机构 朝代 三公九卿 中朝外朝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的萌芽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 中书省 1、中央行政体制——以皇权为核心 历史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据此分析,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怎样的?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六部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元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2、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隋唐 魏晋南北朝 汉武帝 战国-汉初 西周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朝代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度 察举制和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血缘 军功 品德、才学 家世门第 考试成绩(才学) 科举制度 (2)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积极影响 (1)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演变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秦汉以来经济和阶级关系变动的结果;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封建国家的稳定。 科举考试制度虽然产生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但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为世界所接纳,它被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宋 地方 中央 “科道” 明清 (顶峰) 汉 秦 监察 部门名称 朝代 职能 御史大夫 御史府(御史大夫、刺史) 通判 督察院、监察御史 六科给事中 按察使司 宋 隋唐 谏议 门下省 谏 院 3、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唐太宗到了晚年,不大听得进批评意见了,那些敢于进谏的大臣也先后去世,他跟大臣们议事,常是夸夸其谈,唯己是从,刚强高傲,日胜一日。集思广益的“耳顺”被阿谀奉承的“顺耳”声所替代……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 ②宗法色彩浓厚; ③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始终,人治高于法治; ⑤政治与伦理相结合,儒家思想是其理论基础 ④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⑥制度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1、(2014年天津)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C 2.(2010·广东文综·T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3、(2014年海南)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