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选拔用人制度
二、征辟制度 (一)征辟制度的起源 春申君 二、征辟制度 (一)征辟制度的起源 由于各级官府的主要长官都有在一定范围内有任用下级官吏的权力,往往通过招贤来笼络人才,招贤渐渐变为辟署。魏冉为秦相国,“自有秩以上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史记·范睢列传》)李斯曾经奔走于相国吕不韦门下。 二、征辟制度 (二)征召制度的发展 汉代被征召的人才(征君),可以和上计的官员一起进京,沿途地方官负责迎送,有时还用公家的车马直接迎进朝廷。以后各代,也有君主根据政局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一些比较尊荣的人士入朝做官,或专门指名征召某人来任职。从此入仕的人虽不多,但这些人往往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征辟制度 (二)征召制度的发展 蜀汉的诸葛亮 二、征辟制度 (二)征召制度的发展 唐代的李泌 二、征辟制度 (二)征召制度的发展 明代的宋濂和刘基 二、征辟制度 (二)征召制度的发展 清代的范文程和冯铨、李卫。 二、征辟制度 (三)辟署制度的发展 分中央长官辟署和地方长官辟署两种。中央长官辟署可在全国范围内选用人才,地方长官只能在其管辖区内辟署。前者的掾属升迁最快,如东汉的鲁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二、征辟制度 (三)辟署制度的发展 隋代以前,辟署是比荐举的范围更广泛的仕途。公府、卿署、军府、州郡府的掾属佐吏一般都在200人以上。县署衙门也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其中大部分是长官辟召而来的。隋代收回了长官的辟署权,辟署降为不重要的仕途,各级官署所辟用的佐吏以幕僚身份,以及家人佐政的形式继续保留着。这些人一般是不能进入官的行列,但也有从此步入官宦行列的。 二、征辟制度 (三)辟署制度的发展 清代的田文镜、李卫、林则徐书吏出身。左宗棠、李鸿章也充当过幕僚。 林则徐 田文镜祠 二、征辟制度 (三)辟署制度的发展 辟署长官与僚属关系密切,恍如君臣。秦汉时,郡国掾吏称守相为君,唐代僚属称辟用长官为主。僚佐容易成为割据势力和军阀的死党。东汉益州治中从事陈禅;凉州别驾从事杨阜,当刺史被马超杀死时,与马超决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 四、荫袭制度 (一)荫袭制度的起源 荫袭是指勋贵子弟依靠父兄的权位得以进入仕途的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世袭制的一种变态遗留,在中国古代长期保留这种选官方式。 荫袭制与世袭制有根本的区别。世袭制是继承父兄原有的官职。而荫袭的子弟不是荫袭父兄的原有官职,而是只得到比原有官职低下的职务,甚至只任虚衔职称,或仅仅取得入仕的资格。 四、荫袭制度 (二)荫袭制度的发展 汉代时,除皇室宗亲世袭王侯之外,吏二千石以上视事三年,得任(荫)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后来发展到荫及家人,既不限制视事三年,又不完全限制官秩,退休的官僚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荫袭制经过历代的发展,至清代时有三种形式:恩荫、难荫、特荫。 四、荫袭制度 (二)荫袭制度的发展 恩荫:京官四吕、外官三品、军官二品以上,可送一子入国子监学习,或根据其父的级别授予一定的官阶或职务。 难荫:对因在战争阵亡、公差殉职以及病故于任所的官吏,准许一子入国子监学习,或酌情授予官职。 特荫:是从功臣后裔或前世名人后代中选择一些人授予官衔或职务。 四、荫袭制度 (三)荫袭制度的影响 积极方面:照顾了在职、退休、殉职官僚们的利益,换取到官僚阶层对现政权的忠诚和支持,起到稳定政权,笼络人心的实效。 消极方面:一是形成豪门勋贵家族,如东汉的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二是阻塞正常仕进道路。三是靠荫袭进入仕途的绝大多数为纨绔子弟或庸碌无能之辈,占据要津,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甚至酿成变乱。如杨国忠。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一)博士弟子和国子 这是通过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经过考试合格而入仕的途经。 西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考试有学童、博士弟子、明经、明法等,合格者分别授以官位。博士弟子初为50人。 西汉后期达到3000人。东汉初年修建太学,校舍和博士弟子员额不断扩大,最多时达30000余人。 五、其他入仕制度 (一)博士弟子和国子 魏晋南北朝,经过学校教育的国子、太学生通过经学、文学、童子、策试、监试等途经,可以进入仕途。各地方学校的学生,为州郡长官辟署掾属提供大量人选(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 隋唐至明清,各级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通过学校升贡而进入仕途。 五、其他入仕制度 (二)赀选世家 以财产多少为入仕的标准,称之为赀选。秦代已有,韩信“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史记·淮阴侯列传》) 五、其他入仕制度 (二)赀选世家 汉初规定,家有财产10万以上才能仕宦。 汉景帝时降低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卫生与健康全册教案.doc
- 湘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
- 健美操运动员选材方案.docx
- “文明礼仪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主持人串台词.doc
- 201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 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英文).doc
- 文艺节目选拔大赛策划书.doc
- 小学校长竞聘演讲稿(内含多稿).doc
- 家长如何辅导一年级作文.doc
- 一年级教育方法.doc
- 纽约州立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pdf
- 氟尿嘧啶专着3241 fluorouracil cream3240.pdf
- 讲稿讲稿专着碘iobenguane 123 injection3517.pdf
- 案例电话传真2261uk.pdf
- 分析文凭计划bi programa del elistama dutch paper 1 hl markscheme.pdf
- 小提琴ii192二幕一场分谱-23 violin.pdf
- 详解介绍2005ifla-筑空间winners.pdf
- 已知芦苇数量天空望远镜sky amp telescope.pdf
- 内容学生xunan yan id bhp billitonmy ass 1屁股.pdf
- 门罗双脑同步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