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在玉环专题调研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下干部在玉环专题调研报告

南下干部在玉环专题调研报告 中共玉环县委党史研究室 根据《浙江省2011~2015年党史工作规划》和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编写〈山东南下干部入浙〉专题资料丛书的通知》,县委结合玉环实际,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2月玉环全境解放前进入浙江、后在玉环工作过的南下干部进行普查和专题调研。整项工作自2012年3月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已结题,并着手编撰《南下干部在玉环》一书。 一、调研工作概述 2012年初,台州市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下达“南下干部在浙江”调研任务后,我们及时向县委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县委高度重视该课题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确定由县委副书记朱立国联系此项工作,由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金碧辉牵头,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潘明贤为课题主持人。县委办下发了《关于编写〈南下干部在玉环〉的通知》,并在《今日玉环》和玉环新闻网上刊登了《南下干部在玉环的历史资料征集启事》。县委党史研究室聘用两位工作人员开展查档和社会调查。 (一)找准定向目标 一是从老干部局现存的《离休干部登记表》中找线索,理清工作思路。二是从健在的南下干部和知情人士口中得信息,逐步扩大视线范围。期间得到孙宝经、常惠贞、齐景民、王寿德、刘希文、姚忠本、周萍、吴超、杨仕举、尤振葵、王希泉等南下干部及部分南下干部亲属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三是从地方史志中寻踪迹,摸清南下干部去向和任职情况。首先从本县的方志和组织史入手,掌握底数,然后赴省委党史研究室查阅了省属部门和相关县市区的组织史。四是在网络上找知音,获得反馈信息。如王怀晋的相关信息,我们在网上发现他外孙女王若丹发表的《姥爷》这篇文章,于是通过网络保持联系,进而获得更多有关王怀晋的情况,找到他离休前的工作单位,最后在浙江省军区政治处查到了他的档案。 (二)查阅人事档案 在基本理清调查对象的基础上,着手查阅组织人事档案。除本县档案馆、图书馆和组织部档案室外,还专程赴省属有关部门和温州、丽水、台州等地有关市属部门单位及县市区的老干部局、档案馆、组织部档案室查阅组织人事档案,得到了各部门单位的热情接待和密切配合,查阅了210多份干部档案,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个人身份核定和筛选。山东省平原县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天长市委老干部局、乐清市委党史研究室、莲都区委党史研究室还指定专人协助查档,并制成电子邮件送达。少数南下干部或因去向不明,或因档案遗失,无从查考。经过查档核实,符合条件的南下干部131人。 (三)整理编撰书稿 在查阅组织人事档案的同时,即着手编写人物简介,整理个人自传,搜集历史图片,并按接管地方的南下干部、军地两用的南下干部和部队转业的南下干部分上、中、下编进行编排。整理人物简介122篇(配单身照)、个人自传38篇、回忆录16篇、诗歌1篇、先进事迹1篇,共计32万字左右。 (四)核准史实材料 在查阅组织人事档案时,发现不同时期的个人履历表在叙述同一事件时经常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而人物简介基本上是根据个人履历表整理的,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核实。一是参考组织史,个人履历前后不一致的,以组织史为准;各地组织史任职起讫不一致的,以起任地组织史为准。二是参考老干部局提供的《干部离休申请表》,明显有出入的以悼词(碑文)或自述为准。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对存在异议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核查,个别人事档案查阅了三四次。 二、南下历史背景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共中央于9月8—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定: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大老解放区抽调5.3万名各级干部,以区党委(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班子,以便在第四年内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工作。 华东地区抽调的1.5万人基本上由山东负责,来自渤海、胶东、鲁中南、昌潍特区、潍坊市、济南市、华东局直属机关、华东军区以及华东局财政部所属专门学校、华东大学,这些干部包括党务、政府、军事、民运、经济、财政、银行、贸易、机要、通讯、新闻、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人才。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下辖四个支队: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华东局直属机关南下干部编为第二支队,渤海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三支队,胶东区南下干部编为第四支队。 山东渤海区四地委抽调的机关干部及所辖的惠民、阳信、无棣、霑化、滨县、蒲台、利津、垦利8县(均系老解放区)各级干部1200多人,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第四大队(下设9个中队),于1949年2月25月踏上了南下的征程。4月19日编入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和二十五军,20日晚上随所属梯队参加了渡江战役,而后随军转战,担负筹粮、打扫战场和接管城市等战勤工作。郎(溪)广(德)战役结束后,随军南下干部遵照华东局指示,从部队分离出来,恢复原来建制,集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