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贾平凹的散文
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贾平凹的散文受到普遍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2和1984年,他的一些分散发表于全国各地刊物上的散文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别结集为《月迹》、《爱的踪迹》二书出版发行,从而使读者有可能比较集中地阅读他的散文。费秉勋教授指出:“与写小说相比,写散文似乎更能见出贾平凹的才情和艺术素质。他的散文确实写出了特色,写出了个性,在全国能自成一家”。贾平凹的散文创作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自80年代以后,他创作的散文达二百多万字,影响之大亦少有人与之匹敌。其散文题材宽泛,包罗万象,风格迥异,语言质朴而蕴含真情,多从小事着笔,却包含着人生的哲理,生活的智慧。在自然淡雅之外又有着别样的气韵,追求大气度、大气派。90年代初主编《美文》杂志,弘扬大散文理论,大大冲击了中国散文界。范培松说:“散文园地里有了你就别想太平”。一时间褒贬不一,严肃的评论与热闹的炒作百音皆作,孰是孰非难成定论,但贾平凹在散文界的影响却可见一斑。一丰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其散文创作的基垫贾平凹生于江汉之侧,长于商洛大野。父辈兄弟五人,生父最幼,以教书为业,属农村中为数不多的知识阶层。贾平凹的家庭是一个拥有20多口人的大家庭,经济拮据家大口多,常要忍受饥饿。少年时贾平凹凛气甚弱,五岁前母亲随父在外教书,他在家中随伯父母生活,少时与父母的分离使之养成了孤独的性格。“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地。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五岁便开始读书,在班中年纪最小而成绩却名列前茅。作文和写字常被老师拿到高年级去展览,这使得他在怯懦的退缩中暗暗有了慰籍孤寂和伸展个性的天地。这就像苦难生活中甜蜜的梦,然而这种好梦也不长,14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全家人由此从物质到精神都遭到了劫难,这给少年贾平凹的心灵又陇上了一层阴翳,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越是孤独性格越内向,感受的性能也变的越灵敏。这种心理的发展到他开始文学生涯后就极其鲜明的反映到他的创作中。在贾平凹的人生道路中,有一件事是不能忽略的。他在《我的小学》一文中说,曾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事情,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 2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贾平凹回忆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这为他以后的大散文理论的提出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72年,还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他成为一名最年轻的工农兵学员,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创作的练笔,从而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以及备经磨练的人生经历后的感悟和激情,几十万字的退稿之后他的作品很快在《西安日报》上发表,从此登上了文学创作的殿堂。贾平凹发表最早的是散文,最早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1982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问世,此后又出版散文集数十部,仅1993年以前的就有十部,除《月迹》外还有《爱的踪迹》、《心迹》、《商州初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人迹》、《抱散集》、《守顽地》、《贾平凹散文大系》等,由此可见其创作数量之大。在进行了诸多散文创作后,开始进行散文创作理论的思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系统。贾平凹早期的散文创作理论主要散见于《对当前散文的看法》、《散文就是散文》、《关于散文的日记》、《浅谈儿童文学中的散文写作》、《关于散文的通信》、《语言》等文章及一些书信后记中。在这些文章中贾平凹阐述了对于散文的看法,提出了“散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散文应该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散文创作来说提出这些问题似乎是肤浅而幼稚的,然而正是这些问题使得当代中国对散文的探索愈来愈偏离其本源含义,以致后来人们对“散文”的概念形成了错误的思维定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散文在理论创作中的深化与超越。贾平凹重提这些问题是要澄清在当代中国产生了种种误解的散文的概念,还原“散文”的本来面目,使“五四”新文学创作中的气脉得以接续。当然同时也希图在澄清中使自己关于散文创作的理论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以建构起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1988年,陕西师范大学欲以客座教授的名义平请贾平凹去讲授“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为此贾平凹准备就“散文与时代精神”、“散文的心灵感应”、“散文的哲理”、“散文的第二自然创造”、“散文的作诗在诗外”等十五个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思考。虽然“讲授”一事因贾平凹的病倒而不了了之,但由已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