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吆喝》-导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吆喝》-导学案

18、《吆喝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2、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 【轻松预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吆喝( )招徕( )铁铉( )行当( ) 囿 于( ) 隔 阂( )钹 ( ) 秫 秸( )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过渡句),理清文章思路。 自读课文思考 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4、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5、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课堂学习】 一、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6、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 7、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   8、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   勾画评点:方言俚语的运用 达标检测:   阅读第10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 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 4.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9.春 酒 琦 君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自主预习 一、导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凑(cou4)齐 酬(chou2)谢 煨炖(wei1 dun4)两颊(jja2) 家醅(pei1) 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落幕:闭幕。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3、作者简介: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4、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 B.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引用) C.作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很惬意的。(比喻) D.明明有流水,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借代) 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2、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试找出3-4例) 3、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看谁找得多)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