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岸和平统一是我的理想”.doc
“两岸和平统一是我的理想”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台湾人”,62岁的王津平这样介绍自己。出身于台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从美国留学返台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学、台湾世界新闻大学。
2008年,大概是王津平往来海峡两岸最频繁的一年,从四川赈灾、观看奥运会、到北京参加国庆59年招待会,大陆发生的一切都令他感同身受。
想到北京过退休生活
“早在1979年,大陆发出《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我就开始踏上祖国大陆,应该是较早到大陆的台湾人”。
王津平津津有味地回忆起最初到北京时的印象。“那次,我住在北京西边的西苑饭店。在我走进饭店顶层上的旋转餐厅时,左边听到乡音,是台湾来的一堆儿人,再走一步,右边又是讲闽南话的人。好亲切啊。用闽南话讲,就像是走自家的厨房一样。”
北京的一切让他感到新鲜和欢喜。街上汽车稀少,在城乡接合的地方有“?N、?N”的马车不时驶过。长安街上特有的宁静氛围,道路两旁树荫下,老人们谈天说笑、含饴弄孙的情景,竞让王津平不由得产生了退休后到北京颐养天年的念头。
“没有想到,这才过多少年,北京就换了新面貌了,车子多到拥挤堵塞的地步,长安街也变成了花园大道。”王津平说自己见证了北京的变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让王津平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国际化,“那些志愿者讲着流利的英语,落落大方,充满了自信,真的体现出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其中,最让王津平感慨的是“和谐无所不在”。
与《中国建设》的一段渊源
“人嘛,从感性的开始才会理性的思考。”王津平说,1972年,他去美国留学,专门研究当代美国文学。“这期间发生了影响我一生的事情,那就是,看到了大陆的《中国建设》杂志(本刊的前身――作者注)”,说到这儿,王津平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杂志的图片和文章很吸引人。我从《中国建设》了解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当我看到杂志的创办人是宋庆龄时,更是爱不释手。”
“我非常崇敬宋庆龄女士,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抗战时期,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在重庆播音的故事。她们一边抱着儿童,走过正在被轰炸的重庆的瓦砾堆,一边告诉听众,‘您们听,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轰炸机,他们残杀我们的儿童’。”王津平激动地说:“这声音,足以让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动容!宋庆龄如此爱护中国的孩子,实在太伟大了!”
怀着这样的敬仰,年轻的王津平几乎每月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新杂志的到来。只要有一期看不到,他就会到处找,到处问,“谁拿去了,怎么不见了?”从1972年到1975年的三年留美生涯,王津平整整看了3年《中国建设》。“看这本杂志,让我看出感受和心得。这本杂志赋予了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对祖国大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海峡两岸有了思考。”
闯进张学良的生活
1975年,被王津平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转折”。在美国,他从英文以及英文原版的大百科全书中看到了中国现代的历史,以及百年中国落后的原因。“因此留美结束后,我决定回台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些事情。”
1988年,王津平与人一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统一联盟”,简称“统联”。在这个团体内,集合着不同政治背景和身份的人士,但大家有一个共识: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分裂。
在反对“台独”的活动中,王津平曾经被“台独”分子打伤。但是,这并没有动摇王津平的追求。“这条路走下来,大概与我的家庭背景和小时的经历有关系”。
“古人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没有国,哪有家?”王津平不会忘记年少时的情景:父亲带他到海边玩,在沙滩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中国地图,然后,父亲抓住王津平的小手,指着地图,一遍遍地教他“这里是北平、这里是天津,我给你起的名字就是天津的‘津’、北平的‘平’,你要记住这个地方。”王津平说,也就是在那时,西安、泉州等地名,以及整个中国的地理概念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而一件奇人奇事,也给王津平留下永恒的记忆。
一天,在王津平家的花园,他看到隔壁的房子里,有一个英俊潇洒的人捧读一本书,他好奇地走过去,问那人看的是什么书,那人拿起他的小手,在手心里一边写。一边说:“是《明史》。明是日、月、明。日,是太阳。月,是月亮。”还画出一个月亮,王津平一下子看懂了。说着,王津平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我现在的手上还有暖和和的感觉。当时我只有5岁。”
那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大陆出版的一本张学良的传记中写道,‘在他(张学良)幽闭的日子里,隔壁的小孩儿闯进他的生活’。而那个小孩就是我。”
“就这么巧,我童年的时候,无意中就接触到了这些东西。”王津平坚持认为,他比一般人幸运,尽管小时候并不晓得海峡两岸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些经历促成他日后坚持为祖国统一而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s.doc
-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s in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doc
- The World as Classroom.doc
- The Zigzags of History.doc
-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doc
- This Month in History.doc
- TOD'S133颗橡胶的豆豆鞋.doc
- Tom Ford的眼光.doc
- Tomb Figures Full of Life.doc
- Top Four Inkstone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