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doc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村建筑模式      1998年3月,作为福建省永定县博物馆馆长,胡大新到福州参加培训。   在和福建省文物局的人聊天时,他得知福建武夷山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来他说,当时,听了这个消息,心里一震。作为研究土楼20多年的专家,胡大新有了一个特别的想法:“既然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可能把它推出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引起全球关注,使它能够永远地保存下来。”   在福建,土楼相当普遍,这种民居建筑在公元13世纪以后就已经出现。现在,仅在永定,就有2万多座,有方形、圆形、八角形、日字形、一字形、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30多个种类,分布于各个乡镇。   永定土楼申报“世遗”,是从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始的。   1999年,永定县湖坑镇,因洪坑村内建于明清年代的洪坑土楼群,被评为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胡大新说,这让他们第一次感到土楼的价值被认可。   同年,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家参观考察漳州南靖土楼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初步符合申报“世遗”条件。随同的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当即打电话给胡大新,让他赶紧着手准备申报报告。   2000年4月,福建省省长办公会议正式确定,把福建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地联合起来,以“福建土楼”的名义申报“世遗”。2007年,福建土楼作为中国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申报项目,正式向联合国申报。      坚固的土楼      福建土楼,被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本计一郎描绘成“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上世纪60年代初,某国情报机构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一阵恐慌。后来谜底揭开,所谓的核反应堆不过是几百人聚居的圆形土楼。   为什么客家人会把自己包裹在一个“飞碟”一样的圆形建筑中?   从公元4世纪开始,居住在中原的汉族人饱经战乱,不断南迁,历经几次大的迁徙,逐渐在福建聚集,形成了客家人的大本营。   “身在他乡为异客”,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客家人 “聚族而居”,堡垒式的土楼则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最佳选择。   土楼大多分布在高海拔的山间盆地中,一部分还在大山深处,大多三四层高,看起来如同碉堡。   今年60岁的胡大新跟土楼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解释说,建造土楼的原料皆就地取材。土是三合土,即是土、砂、石灰的“桃园三结义”。很多大型土楼的墙体,还要加入大量鸡蛋清和红糖作为粘合剂,有钱人家还要掺入糯米浆,凝固后的土墙连钉子都很难钉入,比现在的水泥还坚固。闽西南流传着一句谚语,“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可见其价值不菲。   土楼的坚固还在于其“墙骨”。夯墙的时候,通常要在墙里加入杉木枝条,相当于现代建筑钢筋一样的作用,谓之“墙骨”。当地有“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之说,老的杉木枝条比较坚硬,不容易腐烂,几百年挖出来,还会坚硬如初。   客家人的防御意识使他们特别注重墙体的厚度,土楼的墙体厚度1米到2米多不等,有人甚至把土楼等同于军事防御建筑。20世纪30年代,永定的遗经楼内一度驻守过一支1000多人的红军队伍,他们武器简陋,被几千名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围在土楼里面,因为楼内有粮仓、咸菜、两口水井,还有两个花园可以种菜,这些红军水米不缺,蔬菜不断。外面枪击、炮轰均无济于事,用炸药包连续爆破三次也没有攻克。      土楼的“风水”      “客家人相信风水,土楼建造前,定要请风水师来选址。”胡大新说。   这些风水学上的窍诀包括,楼址要避风向阳,要有好的水源,还要注意楼门的朝向。当然,这些都是老辈人的讲究。今天的年轻人看来:所谓风水,说科学点儿,就是大家住在一起互相影响。   上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停建。年轻人很多都在山外住起了城市里惯有的泥砖房,更多的年轻人则去厦门、泉州等地“闯世界”,土楼则变得越来越像是有人居住的“活古董”。   记者最先到达的承启楼是永定县的名楼,已有300年历史,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客家土楼,承启楼的名字也许你感到陌生,但说到它“曾经上过中国邮票”,相信很多人会有印象。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以承启楼为图案,这套邮票在日本还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鼎盛时期,承启楼住过800多人,看起来颇像一个迷宫,本楼人进进出出,闭着眼也摸得着家门,但外人进去难,出来更难,若无楼内人指引,要费好大劲才能出来。小偷进去,怕是插翅也难逃。   时过境迁,今天,土楼里的客家人首先以居住方便为目的,下洋镇党委副书记江胜说得概括:圆形土楼意味着大家平等,去掉了方形建筑的四个角,每一个房间基本一样。方楼受风面积大,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在早期的防御功能上,也容易产生死角,而圆楼比方楼节省土地和材料,也使房间受光均匀,有利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